易地搬迁进小康
2023/3/30 来源:不详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境内山、川、沙各占三分之一,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古浪县南部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山区群众靠天吃饭,收入微薄。
李应川,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的一位村民,以前住在古浪南部山区的横梁乡横梁村,一个“十年九不收”的地方。“那时候只能靠天吃饭,种点小麦、豌豆和洋芋,运气好时能填饱肚子,遇到干旱还得挨饿。”忆及往昔,李应川唏嘘不已,“路也不好走,离我现在住的地方有40多公里,孩子上学、家人看病都很不方便。”挪出穷窝,告别深山,成为包括李应川在内的村民们的深切渴望。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古浪县谋划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统筹推进移民搬迁。根据南部山区不同自然条件,按照完全干旱山区整乡整村搬迁、水川河谷区行政村就近安置的思路,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新堡乡、干城乡和横梁乡3个乡实施整乡搬迁,对黑松驿镇、定宁镇、古丰镇等8个乡镇的58个完全干旱山区行政村实行整村组搬迁。先后建成富康新村、感恩新村、圆梦新村、富民新村等13个集中安置点,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11个乡镇贫困群众1.53万户6.24万人。
易地扶贫搬迁,圆了古浪县贫困群众的“安居梦”。年,李应川一家告别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90多平方米的大瓦房。如今,自来水进了院子,冬天屋里有暖气,卫生间里不仅干净还能洗澡。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调研时,曾到他家做客,并亲切地询问他搬下来是否满意。“真正好得很!”李应川当时激动地说。
搬出穷窝只是第一步,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稳得住、能致富?经过深入细致研究,古浪县瞄准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让新村展新颜。在编制安置区建设规划时,古浪县就明确要求一步到位配套建设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一揽子解决搬迁群众吃水、行路、上学、就医等问题。经过艰辛努力,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已经建设了调蓄水池50座,从根本上解决了移民区产业发展灌溉用水问题;建设了干支渠、供水管道、供电线路、道路等,实现了水电路到户到田;建成各类学校28所、医疗卫生机构67所,各安置点均配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如今,这里的老百姓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着基本公共服务。
“在黑松驿老家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吃水!从沟里到崖上再到台子上,挑水要走好长的路。两年前我们搬到了富民新村,用上了自来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富民新村老人王菊英感慨万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甘肃省古浪县对南部贫困山区的3个乡和数十个行政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整乡整村搬迁至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并完善水、电、路、气、网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使群众安居乐业。上图为年3月10日拍摄的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绿洲生态移民小镇的学校校园(无人机照片);下图为年4月21日拍摄的古浪县定宁镇晓光村王家水小学教室旧貌。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发展产业“拔穷根”。立足移民区自然条件,古浪县扶持群众发展以日光温室精细果蔬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以牛羊鸡鸽为主的舍饲养殖产业。专门成立移民区产业发展办公室,选派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常年驻点,全过程、“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整合各类资金,制定了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的政策。日光温室每座财政奖补4.98万元、协调产业贷款2万元并给予3年全额贴息,养殖暖棚每座奖补元、超出2座每座奖补元、每户最多奖补4座。种植产业基地和养殖小区全部由政府统一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就拿李应川来说,以前为了生活,他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搬下来后,他通过政府贴息贷款以及政府补贴先后建了一座蔬菜大棚和一座养殖暖棚。李应川说,大棚就是“小康棚”,一座大棚顶十几二十亩地的收入,只要肯干,日子肯定会红火。
漫步黄花滩生态移民区,黛瓦白墙的农家院错落有致,街道宽敞整洁,树木葱郁,医院、学校、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田间地头欢声笑语……“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变成了“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调研手记:
短短数年时间,古浪县通过持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不仅让1.53万户6.24万贫困群众挪了穷窝、换了穷貌,还通过发展产业让他们走上了致富路。事实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富康新村、感恩新村、圆梦新村、富民新村……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一个个充满时代气息的名字,既寄托乡亲们对党的感恩之情,也寄意乡亲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考察时所强调的。质朴的话语,深刻道出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
来源:《求是》/18
作者:《求是》记者李民圣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