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甘肃古浪县为何把一块400多
2022/9/5 来源:不详北京看青春痘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红楼梦》
石头是自然界的产物,作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开始,“以石补天”,“天石救人”的理念,便自然使得古人对石头有了油然而生的喜爱与敬意。
譬如曹雪芹先生就在《题自画石》中写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曹雪芹先生对石头的喜爱与敬意几乎无出其右,其自身就是一个资深的“玩石”专家。
他的旷世巨作《红楼梦》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石头,或者说是石头的传说,所以《红楼梦》又被称为《石头记》。
可尽管如此,他也一直主张石头在回归到原本所在的位置时,便也恢复了石头的本来身份,所谓的灵性与神性都是人赋予的。
那么,一块既不能言,也不能动的石头,究竟能被后人解读出多少内容呢?如果说古人的思想迷信,那如今是否还有这种现象呢?
01别出心裁的振兴手法
甘肃古浪县的金三角广场,赫然矗立着一块与周围的一切环境都毫不相干的巨石,这块巨石足足有两层楼高,需要十多个成年人环抱才能围住,石头天然而成,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很明显并不属于这个地方。
事实上,巨石出现在此地,是当地政府领导为了求得经济发展,有意而为专门弄出来的事情,当初甚至为了搬运巨石重金招标许久,出动大量人力财力才搬来的,如今巨石已经成为这里的新地标,打造出了不凡的吸引力。
当初的疯狂举动,包括所产生的价值,其实只是因为一件事,那就是巨石本身的“价值”。
巨石原本位于古浪峡,古浪峡是祁连山脉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美丽的河西走廊东端,南挨乌鞘岭,北邻泗水与黄羊,峡谷两侧峭壁千仞,峡道蜿蜒曲折,古浪峡素有“秦关”,“雁塞”之称,也被称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道之地。
古浪县是位于甘肃省中部的武威市的普通下辖县,这里的常住人口只有四十多万,却包含十多个民族,是典型的民族融合县。
但如此丰富的民族成分并没有为这里带来什么活力。
虽然一直以来,古浪县就拥有比如古浪宝卷一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无数独特的风景名胜,不过这都是历史与自然的馈赠,古浪县的这些文化并不具备该有的活力。
这里的人口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农业人口,故此地也以农业为主,但古浪县内戈壁沙漠众多,土地贫瘠,还常年干旱,纵然有那么多的劳动力,也奈何没有施展的机会。
不出意外,一直以来古浪县的经济发展受制,纵然这里有独特绝美的风景,可由于地处偏僻,很少有人会专门驱车到来游玩。
文化与经济,素来就有着玄妙的关系,经济对文化有推广作用,但文化却对经济有着推动作用。
有经济的地方未必有与之匹配的文化,但有文化的地方,却很有可能促使经济迅猛发展。
这也就是古浪县一直以来的尴尬之处,如果单论文化,这里的实力过硬,但似乎对于经济,从来没有起到过什么作用。
当地政府的领导人一直为这件事头疼,他们急于想出一个办法,去拉动一直被埋没的旅游经济,突然有一天,有人左思右想之下,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巨石。
他们认为那个巨石足够能被打造成为当地特色,对于农村经济振兴将会起到大作用。
一番讨论之下,政府决定大刀阔斧地规划起来,按照最终确定的方案,政府决定重新规划金三角广场,将这里打造成古浪县的新地标,巨石就是标志性的城市名片。
简而言之,就是靠“石”致富,如此别出心裁的致富想法,一时间引得舆论纷纷,但不论如何,他们坚信此举的可行性。
02古浪巨石传说
巨石位于距古浪县城约7公里的古浪峡中,仔细查看,能看出石上刻有的“甘酒石”字样。
这块大石头纯天然,它的历史可比古浪县的建立还要久远,据当地老人家所说,这块石头一直就在这里,多少年都未见动过一分一毫,当然,它重达多吨,自然风雨不动。
曾经有专家对它进行过勘测,认为这块石头已经足有上万年的历史,而且它最初的体积远比目前的还要大,它表面的痕迹正是数年风化的痕迹。
其实,关于这块巨石的民间说法有很多,当地的老人小孩几乎都能张口就来那么一两个,既然是传说,就无从考究其真假,也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说法,巨石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有这么几个比较盛行的传说。
古浪县县志中曾有记载,说巨石与古人酿酒有关。
明代有位刑部郎中,名叫陈棐,有一次,他在循例视察工作时来到河西走廊,途径古浪县。
陈棐生性爱喝酒,巡视完工作之余,便随便找了个酒馆喝酒,他一进到酒馆,就闻到醉人的酒香,他赶忙点了酒让小二准备,还来不及点菜。
陈棐迫不及待尝了一口酒,倍觉甘甜,他非常吃惊,如此穷乡僻壤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酒,想必是有什么酿酒的秘方。
陈棐忙询问店小二其中的缘由,小二说酿酒的水选自于流经巨石的水,除此之外,其他材料都是普通的酿酒材料,说罢,馆内的老百姓专门带他来到古浪峡看这块巨石。
陈棐仔细观察了巨石一番才离去,临走之际,刮下来一层巨石的粉末带回家,回到家中自己酿制,酿制时将粉末放入酒中,还顺便可以防止发酸,最终,果不其然,酿得佳酿。
陈棐惊叹于巨石的奇效,之后专程来到古浪峡“看望”巨石,在石头上题字“甘酒石”,还命人雕刻在上面。
经过了风雨的洗礼,如今这几个字仍能被隐约看出来。
关于巨石的灵性的传说更加具有神话色彩。
传说,当年女娲娘娘为拯救万民苍生,以石补天,那块巨石本就在补天之用的范畴之中,可巨石太过于大,并没有被女娲所用,巨石有灵性,倍感失落。
巨石也就这样郁郁不得志,流落荒山千万年,在此期间,由于每每想起那件事情都会不开心,它动不动就会发怒,引发山上的碎石滑落,免不了殃及附近的百姓。
过了很久很久,一位刘姓官员来到此地巡查,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这里水灾为患的原因,他发现此处峡口正是洪水涌出来的地方,必须得找个东西堵住。
他此行还专门带来了一条秦始皇修长城时用过的鞭子,这条鞭有赶石的功能,又叫做赶石鞭。
只要将鞭子抽在石头身上,再表明自己的意图,石头就会被赶着走,不论他有多大多重。当然,赶石鞭的奇效只对灵石管用,官员此次也是为寻得派的上用场的灵石而来。
经过当地百姓的介绍,官员找到了这块巨石,它的体积刚好够放置在古浪峡口,免得一方灾难,而且其本身颇具美感,还能营造出高峡出平湖的景象。
官员得知巨石有灵性,趴在它身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巨石听后,感觉自己终于能派上用武之地了,欣喜同意。
官员一路鞭打着巨石,巨石自己挪步,所有人跟在后面,对此叹为观止。
突然,有几个不太了解巨石灵性的随同农民,说了几句话,质疑它的灵性是否真是如此,巨石听后动怒,灵气被破坏,停在了途中,任凭官员如何说好话与鞭打,它都无动于衷。
就这样,巨石留在了古浪峡中,并没有到达指定地点,官员不敢再次冒犯灵石,也就此放弃。巨石因被赶着走,得名“甘州石”,谐音“赶着石”。
巨石还有一个名字叫“支山石”,这是它的另一个故事。
据说远古时期,有一只巨大的飞鸟经常会飞来古浪峡,大鸟生性顽劣,每次都会飞来捣乱,它经常用自己的爪子去抓周围的山。
每次一抓,再一放,山上的碎石总会掉落下许多,大鸟以戏耍百姓为乐,而附近的百姓也经常深受其害。
一次,有位神仙路过此地,听闻百姓的抱怨,决定帮百姓教化这只作恶的大鸟,神仙便拿出这块巨石放在这里,阻止大鸟造成的山石跌落,巨石也因支撑住山上掉落的所有石块,得名“支山石”。
在此之后,大鸟被神仙驯服,承诺帮助穷苦的百姓。
大鸟在山下准备了很多财富补偿百姓的损失,有十三盘金磨盘,由六头黄牛与七匹白马拉着转,磨盘上还不断会磨出金豆子与银叶子。
大鸟每一次接济百姓,都会抓起来拿出一些财富来。
有一次,这个秘密被一对穷苦的夫妇两发现,大鸟暗中观察他们的举动,只见夫妇二人并不贪心,只是取走些许,夫妇也对这件事保密。
突然有一天,这个秘密被地主发现,地主可是个贪婪自私的人,他赶忙安排家人与家仆,悄悄来到这里试图全部带走财富。
这一切也被大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