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李芳咱们村的先锋战士

2022/8/29 来源:不详

咱们村的先锋战士

作者李芳

甘肃古浪有个庄浪沟,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在庄浪村。

从庄浪村党支部建立到年全村移民搬迁,村里共有23名村民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扎根农村,热爱农业,心系农民,始终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成为党在庄浪村的先锋战士。

庄浪村的23名党员,分布在三个生产队。第一生产队有:俞明贤、李保芝、俞曰恩、马国祯、张万昌、何月英(女)、李成香(女)、俞义贤、袁玉林、俞林、张万平、俞峰。第二生产队有:李忠明、王玉忠、张万芳、袁玉琨。第三生产队有:吕绪国、马有海、吕才国、吕常久、祁正芳(女)、吕常福、吕常好。其中有13名老党员,已先后去世,他们虽然入土为安,可他们的平凡人生和感人的事迹,永远载入庄浪村的史册。

咱们庄浪村,原有10多名中老年党员,其中马有海、俞明贤、吕绪国、李保芝、俞曰恩、马国祯等六人,是党支部建立初期入党的老党员。他们生在解放前,长在旧社会,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居无定所,民不聊生,饱受民国时期内忧外患,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天灾人祸的种种苦难。他们虽然没有机会上学读书,只字不识,但他们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与思想境界,为人憨厚,作风朴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对共产党和新中国具有深厚的感情。

咱们庄浪村的年轻党员,一个个都是农民的后代,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是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他们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

数十年来,庄浪村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在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

在我的印象中,咱们村的23名党员,多数人在村委会(大队)和生产队担任过领导职务。其中,俞明贤、吕绪国、张万昌、张万平、俞林、俞峰先后担任村(大队)党支部书记。马国祯、王玉忠、吕常好担任村委会主任。祁正芳曾担任村妇联主任。他们在职期间,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应有的领导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年春季,马国祯随公社代表团赴大寨学习取经,带来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从此,在党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庄浪沟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

兴修水利,改造农田,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后期,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两项重要工程。在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中,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带头,苦干实干,不分春夏秋冬,不畏严寒酷暑,奋战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第一线。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完成了直沟的截引水工程和上下沟平整土地工程,修建梯田达多亩,扩大了全村农业灌溉面积,实现了旱地变水田的梦想。

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国实施改革开放,庄浪村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积极影响党的号召,认真落实党的有关政策,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包产到户,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业生产中,家家户户,精耕细作,粮食连年丰收,产量不断提高,彻底改善了多少年来缺粮短米,饱受饥饿的状况,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咱们村的党员中,无论是老党员,还是年轻党员,不管是男性党员,还是女性党员,他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其中,马有海就是老党员中的典型代表。

马有海,男,出生于年,属虎。那时由于家国破碎,烟毒泛滥,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马有海从小过着苦难的日子。他3岁丧父,后随母亲改嫁流落他乡。7岁牧牛,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凭着勤劳吃苦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起早贪黑,勤恳劳作,建起了自己温暖的家,养育了七个子女。而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指引下,加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土改、大炼钢铁,担任过合作社社长和生产队队长,见证了改革开放和包产到户。在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一位普通党员,经历了多种社会制度的变革,走过坎坷而不平凡的人生道路,练就了一身百折不屈的毅力,成为了一位能够撑起一片天的硬汉子。他为人忠厚朴实,任劳任怨。对长辈仁爱可敬,与姊妹团结相处,对子女严教有方,对孙辈喜爱如宝。他大公无私,乐于助人,曾被村民选举为初级社社长,在他任职期间,踏遍了庄浪沟的大山小道,辛勤的汗水洒入庄浪沟的这片热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他曾担任民兵连连长,带领民兵参加花庄峡水库的修建,为当年兴修水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咱们村有三名女性党员,她们都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平凡的家庭主妇。其中,何月英、李成香二人没有文化,她们终身务农,辛勤劳作,在农业生产中,吃苦耐劳,脏活累活,抢着干,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半边天”作用。她们那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朴实勤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老年祁正芳)

(优秀党员荣誉证书)

祁正芳,生于年6月,是咱们村唯一有文化的女性党员。她毕业于天祝县卫生学校,医院工作一年。年因结婚来到庄浪沟。祁正芳,为人正派,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她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而且也是一名优秀的党员与农村妇女干部。年担任第三生产队队长,年到年担任庄浪大队妇联主任。年参加甘肃省妇代会,年被评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任甘肃省省人大代表。年被评为乡镇优秀党员并参加县党员代表大会。她因移民搬迁到新疆沙湾县,捡起了自己所学专业。如今她虽达耄耋之年,但她仍然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优秀党员的理想与信念。

张万平、俞林,是年轻党员中的优秀代表。张万平高中毕业后,积极影响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服役期间,他肯吃苦,乐奉献,善于钻研军事业务,勤学苦练,曾多次立功受奖,成为连队的排头兵。年被评为特等射手、神炮手和投弹技术能手。同年任连长、某班班长。

(张万平及其荣誉证书)

年他退役回到家乡庄浪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任期间,两次维修学校,多次维修毁坏的道路与水渠,带领村民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脱贫致富,为家乡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张万平退役来到地方,仍然保持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积极开展拥军爱民工作,关心军烈属家庭,他在地方的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年被评为乡先进个人。年被评为“双拥模范户”。

俞林,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急村民所急,想百姓所想,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打井,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庄浪沟原有两眼水井,由于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下降,井水濒临枯竭,全村人畜饮水出现困难。为此,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急如火。于是他亲自上阵,带头下井,和村民一起昼夜奋战,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在沙滩滩打成一眼水量充足的深井,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的问题。

庄浪沟严酷的自然条件,一直制约着庄浪村的经济发展。自2年底,俞林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村群众狠抓劳务输出和移民搬迁工作,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从他上任那天起,他就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让人走出去,把钱拿回来”的号召,多次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前往新疆、内蒙及河西走廊等地实地考察,深入研究移民搬迁的可行性,带动一批又一批的村民走出故土,在异村他乡安家落户,实现了生态移民,搬迁致富的梦想。

(俞林书记)

俞林的荣誉证书

年9月底,俞林从广东回古浪探亲,当他得知很多乡亲多次跑到当地政府,索要退耕还林补助款未果。他自告奋勇为乡亲们跑腿办事。他根据相关政策,多次与乡、县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协商,并同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庄浪沟,翻山越岭,东奔西跑,用20多天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一个队一个队进行测算,逐家逐户确认土地数量,明确提出相关方案,最终解决了南部山区退耕还林的补助款。

目前,大部分补助款已到农户账号,有的农户获得3万多元,少则也有1万多元。这项土地补助款,对农民而言,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为此,广大村民纷纷发短信进行点赞:

有的村民表示:“俞书记:辛苦了!首先我们要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感谢一线的工作人员!感谢我们的俞书记!是你们不知疲倦的工作,完成了一项浩大的土地确认工作,为庄浪人民做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庄浪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有的村民点赞:“我们能够得到退耕还林补助款,一赞横梁乡领导,特别是包村干部小王不忘初心,勤政为民。在土地确认工作中一丝不苟,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心系人民群众。值得敬佩!二赞俞林书记,南下北上,不辞辛苦,在土地确认工作中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值得称赞!三赞全体庄浪村人民,不论来自黄花滩移民区,还是来自河西走廊;不论是来自新疆还是广东;不论是来自首都北京,还是祖国的东西南北,庄浪人民都有一颗团结的心。在土地确认工作中,积极配合,不争不抢,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使退耕还林土地确认工作圆满结束,值得点赞!”

俞林就是这样,无论在任职期间,还是告老还乡,他为了庄浪村的群众过上好日子,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诠释了党的宗旨,被庄浪村的村民誉为“一心为民的好书记”。他曾先后被评为乡、县、市三级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他的先进事迹以《一心为民的好支书》为题,发表在5年11月21日的《武威日报》上。

咱们村的共产党员,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任劳任怨,不会高谈阔论,只有默默奉献。他们常年穿着破旧的衣裤,手上全是磨出的老茧。但他们肩负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毕生精力,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作者简介:李芳,男,生于年5月,甘肃省古浪县人。年9月入云南林学院(原北京林学院迁云南)读书,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终身从事林业高等教育和党务工作。年6月退休。空余时间读书写作,偶有文章在媒体发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