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变化新成就中国甘肃网

2022/11/23 来源:不详

甘肃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

8月18日下午,甘肃省政府召开“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实现新变化取得新成就”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维昌就全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情况作了介绍。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旅厅、省林草局、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情况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朱维昌介绍,今年以来,面对“十四五”开局起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拉开大幕的新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经济运行方面,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居全国第22位,比一季度上升5位,两年平均增长5.9%,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夏粮总产量.8万吨,增长2.4%。1至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87.6%和87.1%;亿元及以上项目个,同比增加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增幅24.7%,较去年同期提高8.7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同比增长22.6%。

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上半年,省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实现利润总额.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省属企业利润总额水平。全省所有市州主城区5G网络深度覆盖。1至7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5%。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5.1%和8.3%。

朱维昌介绍相关情况   

加快释放市场活力方面,推行企业开办“不见面”办事,推进电子执照生成、共享和应用。1至7月,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16.67万户,新设立企业4.98万户,日均新设立企业户。第27届兰洽会成功举办,签约合同项目数和签约总额大幅增长。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助力甘肃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签订44个总投资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全省实施新建、续建省外招商引资项目个,到位资金.5亿元,同比增长46%。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方面,谋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项目个,对23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万亩,玉米制种基地万亩,瓜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40万亩。启动创建5个省级示范市州、10个省级示范县(市)、50个示范乡(镇)和个示范村。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建设。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省级工作机制,加大“陇电入鲁”工程推进力度,酒泉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1至7月,14个市州所在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15.4%,市州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86.3%,74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2%。

社会民生保障方面,上半年,全省财政11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4.9%,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完成年计划的.5%,创劳务收入同比增长12.4%。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实事按计划全面推进。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各项防控措施,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提前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与会媒体记者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

朱维昌介绍,省委、省政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制定配套实施方案,谋划具体实施路径,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努力在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了甘肃功能、体现了甘肃作为、彰显了甘肃担当。

在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方面,文博会、兰洽会、药博会等节会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兰州铁路口岸、航空口岸和敦煌航空口岸先后建成投运。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以及木材、汽车整车、粮食、肉类等10个指定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成运营。兰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列入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多式联运项目列入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兰州和天水先后获批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一批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临空产业园区和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建成投运。

在聚焦发展方向中,文化方面,“一会一节”被文旅部誉为文旅融合的典范;在匈牙利、白俄罗斯等国家设立16家海外中医中心或岐黄中医学院,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甘肃方剂”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枢纽方面,开通中欧、中亚、南亚公铁联运、陆海新通道及“中吉乌”新通道等4向5条国际货运班列,累计货运.6万吨,货值26.47亿美元;中川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万人次,敦煌空运口岸成为全国第二个县级航空口岸。技术方面,认定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8个,累计实施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多项。信息方面,兰州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生态方面,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在大力营造合作共建氛围方面,与四川、重庆、广西、海南、浙江、内蒙古、青海、陕西等相关省份签署经济社会合作协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商务代表处13个,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金川公司印尼红土镍矿项目、天水华天科技马来西亚集成电路封装项目等一批“走出去”项目进展顺利。近年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贸易额亿元,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达3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甘肃省教育厅:部省共建“技能甘肃”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对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在调研山丹培黎学校时特别指出:“西北地区因自然条件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大有前途。我支持你们!”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时宁国

“总书记的指示要求,饱含着对甘肃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殷切希望,为我们发展职业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8月18日,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时宁国在“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实现新变化取得新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将甘肃作为第二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省份,部省共建“技能甘肃”。通过部省共建,我省职业教育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

构建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职教育办学能力进一步提升。年,省教育厅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提升”列为厅长突破项目,拟通过2年努力,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办学特色等方面,大幅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能力和条件,确保所有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通过实施中职学校办学能力提升工程,我省中职学校办学能力明显提升,连续三年完成招生计划的%。实施省级优质中职学校建设项目,首批立项33所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引领全省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

“专科高职教育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新建了培黎职业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3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启动实施了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首批立项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10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9所。”时宁国介绍,同时,职业本科教育实现新突破,通过合并转设,新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两所职业本科院校,实现了今年职业本科招生,顺利完成招生计划,打通了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

此外,创新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制度,对普通高中毕业生采取综合评价录取或统一高考录取方式,对中职生升学考试录取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方式,配套实施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招生和中高职5年制分段培养。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了产教融合,建成了电子商务、石油化工、军民融合等29个省级职教集团,培育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7所。”时宁国介绍,产教融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出台了《甘肃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启动了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培育建设工程,首批立项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40家,目前正在进行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申报工作。

产教融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出台了《甘肃省关于进一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鼓励省属国有大型企业、中央在甘企业及民营企业开发积极开发X证书,制定相应技能等级标准。目前有10余家企业完成了20个X证书的研制工作,为申报国家第五批X证书做好了储备。

“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了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累计投入项目资金.51亿元,将24所中职学校整合为4所高职院校,5所院校、约7万余名师生入驻园区。”时宁国说,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显现。

因校企合作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年、年甘肃省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的省份。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担好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志红

“甘肃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首倡之地’。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担好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坚定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

8月18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志红在“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实现新变化取得新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说,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率先启动污染现状调查

年底,甘肃率先在全国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污染现状调查,完成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达标状况调查评估、环境风险企业与应急设施现状调查等报告,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

作为生态环境部首批试点省份,甘肃又率先在黄河9省区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工作,共对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的7大类15小类入河排污口排查,甘肃的试点工作为黄河流域其余省区全面开展排查探索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肯定。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与谋划

“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争取和安排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9.3亿元,对65个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良好水体保护等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并取得良好效果。”白志红说,在推进项目谋划中,积极争取兰州市纳入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三年累计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1亿元,已下达5.6亿元。

截至目前,已初步形成全省“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库,“十四五”期间我省黄河流域共谋划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个,总投资达到亿元。

加强工业污染源管控治理

加强沿黄38个县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严控严管新增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高耗水企业。完成火电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格规划环评审查,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工作。建立了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源管理制度,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张,重点管理排污单位家(登记排污单位家)。

提升城乡生活污染处理水平

中央下达的37个医疗废物收集转运项目实施顺利。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不断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明显,探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截止目前,黄河流域流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62座,已有33座已完成提标改造工程,经住建部认定全省18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达到了长制久清目标。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持续巩固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成果,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工作,不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截止目前,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万亩以上。建成全省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建立流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甘肃省与黄河上下游4省份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健全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协调解决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

同时,深入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初步建立涉及水、气、土、声等环境管理要素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出台《甘肃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在黄河流域设置了3个正县级建制的派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局。

建立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甘肃省与四川省政府正式签订《黄河流域(四川-甘肃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开展省内西北诸河3市7县生态补偿试点并落实补偿试点资金1万元;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11例。

“经过努力,截至年底,黄河流域各市州PM2.5年均浓度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兰州市优良天数历史性达到天,‘兰州蓝’已成为‘常态蓝’。”白志红说,3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7个百分点;今年1-7月我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亚民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镇建设、扩大开放相结合,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8月18日,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亚民在“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实现新变化取得新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说,全省14个市州政府驻地、70个县区通了高速公路,所有县区政府驻地通了二级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客车和邮路,公路交通在“基本适应”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公路水路投资完成亿元,是“十二五”期的1.8倍,创五年交通投资历史新高。公路快速网、干线网和基础网建设加快推进,截至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6万公里,从全国看,我省15.6万公里公路总里程排第18位,加上6.7万公里自然村组硬化路,实际通车里程达到22.3万公里。近1.7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与城乡连接,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2.49万公里,全国排名第18位。

“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的问题’的深深牵挂,‘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7.1万公里(含自然村组道路2.4万公里),平均每年建成1.4万公里以上,到“十三五”末,全省农村公路(含自然村组路)里程达到19.2万公里。”陈亚民说,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7个、省级示范县22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助推7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群众告别出行难的历史,实现“出门走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

陈亚民表示,特别是纳入全国“三区三州”的甘南、临夏、天祝等民族地区的交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群众对交通基础设施满意度评价超过99%。习近平总书记曾视察过的元古堆村,从“烂泥沟”变身“美丽乡村”,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悬崖边”的布楞沟村随着公路的完善而迈入“幸福庄”,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今日的黄花滩,从“移民村”转向“产业村”,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今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指示要求,进一步提振信心、挖掘潜力,1-6月全省累计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在全国排第14位,在西北五省排第1位。随着7月上旬平天等6条高速公路的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里程全国排名提高了1位,位居17位。列入省政府10件为民实事的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工程进展顺利,条特色示范路全面开工建设。

陈亚民表示,“十四五”期,省交通运输厅将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统领,统筹布局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规划完成交通运输(不含铁路)固定资产投资0亿元,通县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到公里以上,县县通高速目标基本实现;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5%以上,普通省道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通达比例达到80%左右,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全部通硬化路,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把甘肃交通这幅画勾画得更美。

打造红色旅游专列推出主题精品线路——甘肃省红色主题旅游事业蒸蒸日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几年来,甘肃省文旅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两点一存”重要历史地位,充分发挥甘肃既是古代“飞天”故乡、现代“飞天”摇篮,又是新中国石油化工和有色冶金工业摇篮的优势,变宝贵红色资源为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增长点,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以实际行动助力富民兴陇。

8月18日,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万学科在“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实现新变化取得新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万学科介绍,目前,甘肃省共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个,省内所有革命旧址和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已建成A级红色旅游景区14个,其中4A级景区8个,有10个系列16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今年,省文旅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打造了“三区三州”红色旅游专列产品,推出“建党百年·红色之旅”6大主题20条精品线路,创新开展“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等红色文旅活动场次。

同时,面向社会推出“如意甘肃·红色之旅”特别节目,发放“甘肃红色之旅”纪念登机牌,组织“陇原第一枪”“大豆谣”等“建党百年·春绿陇原”惠民展演活动20多场次,带动全省红色旅游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有3条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万学科表示,下一步,全省上下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全省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对接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创新融合发展红色旅游,着力讲好甘肃红色故事。

一方面,弘扬红色文化时代精神。实施革命文物和重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全面提升全省红色文化展示利用水平。高水平建设南梁、高台、玉门铁人等干部学院,加强省内长征史、西路军史、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史等特色优势学科研究,深入挖掘甘肃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和时代内涵。创作红色文艺精品,开展红色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全面放大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综合效应。

另一方面,打造红色旅游知名品牌。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会宁会师旧址、红色南梁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16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条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品质;统筹红色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建设,建成一批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和名村。常态化运营“三区三州”红色旅游专列等线路产品,跨区域推动甘肃红色旅游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全省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做强红色旅游致富产业。坚持“富了口袋富脑袋”,创新红色旅游的呈现、经营和消费模式,发展“红色+生态农业”“红色+培训研学”“红色+非遗传承”等业态,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帮助农民在当地红色景区就业致富。“十四五”期间,力争全省红色旅游人次突破万,综合收入超过亿元,年均直接或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

年以来甘肃省综合治理沙漠万亩完成规划目标的%

8月18日,甘肃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永强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实现新变化取得新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甘肃是全国沙化土地分布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阵地。全省沙化土地面积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8.6%,涉及8个市(州)24个县(市、区)。

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古浪八步沙林场视察,在八步沙林场时说:“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对全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推动全省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突破进展,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做出了关于“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制定出台《甘肃省关于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指导意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治沙,重点工程带动。

高位推动,政策保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省防沙治沙阵地战总体目标:自年至年,全省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万亩,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为强化政策保障,今年7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发布了《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进一步保障防沙治沙者合法权益,强化了部门职责。

规划引领,科学治沙。省林草局组织编制了《河西走廊重点沙化区域生态保护治理项目规划(-年)》。相关市州也相继编制了各自重点沙化区域的生态治理和建设规划。坚持以水定林、以水定绿,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荒则荒,乔、灌、草结合,系统治理,科学治沙。

项目带动,规模推进。年全省启动了规模化防沙治沙项目建设,对1.5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沙化土地进行规模化、系统性治理。以此为带动,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草)、草原沙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以及蚂蚁森林等社会公益造林建设齐头并进,林草、自然资源、城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发力,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全省余处风沙口得到巩固治理,重点风沙口植被明显改善,风速和频次大幅减小。

打造示范样板,弘扬八步沙精神。“十三五”期间,八步沙区域绿洲向北部沙漠过度地带整体推进了20公里,继续保持了“绿进沙退”的发展趋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为全省防沙治沙树立了榜样,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目前,全省防沙治沙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年以来,全省完成防沙治沙综合治理万亩,完成规划目标的%。侯永强表示,下一步,全省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速推进科学治沙,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美丽甘肃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撕下“苦甲天下”标签甘肃“五大”专班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甘肃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受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格外关心和亲切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面对面指导甘肃的工作,给全省人民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

8月18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实现新变化取得新成就”新闻发布会上,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俊民介绍,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动员和带领全省上下向绝对贫困发起“背水一战”的总攻,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撕下了甘肃千百年来“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胜利书写了脱贫攻坚的甘肃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东乡县布楞沟村、渭源县元古堆村、古浪县黄花滩富民新村等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布楞沟村水引来了、路修通了、村卫生室和学校建起来了,家家户户住上了干净整洁的砖瓦房,脱贫群众自发立起了“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的石碑。

元古堆村家家有了一条“旱涝保收”的增收渠道,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较年增长近8倍。

黄花滩富民新村去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建成了四通八达的村内道路网,村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三个村庄的华丽蝶变,是甘肃战胜贫困的生动缩影和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甘肃而言,这是接续奋斗的时代号角,是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历史新起点。

今年以来,甘肃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及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五年过渡期作为守底线、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机遇期,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

守住底线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制定出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建立发现响应、评估核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四大机制,以家庭为单位,重点监测收入和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状况等,尤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