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撂荒地今朝致富田古浪县定宁镇积极
2023/5/3 来源:不详6月4日10时许,古浪县定宁镇长流村的田间地头,一棵棵菜苗整齐摇曳着,村民们使用机械化设备为连片的蔬菜打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望着眼前广阔的田地和长势喜人的蔬菜,长流村党支部副书记钱龙感慨道:“过去这里是一片深沟破崖,灌溉难、收益低,土地撂荒、碎片化严重,现在得益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这里已经是我们的生财宝地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宁镇针对碎片化土地大型机械无法耕作,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部分家庭劳动力不足,出现土地撂荒等问题,围绕打造“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依托沿山区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气候冷凉、病虫害轻、无污染等自然条件优势和特点,在长流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高水效作物亩,打造定宁镇独具特色的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流转土地向高效节水农业、特色农业转变。
昔日东一块、西一块的分散小田变成了大田,田间地头多了一条条产业路、致富路,沉寂多年的荒芜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村里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方面,将一些碎片化、闲散撂荒土地和小田间隔地埂变成了便于机械化操作的连片大田,有效增加了土地的耕种面积;另一方面,动员农户积极流转土地,引入市场经营主体,进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种植优质蔬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钱龙说。
从蓄水池送来的汩汩的水流通过滴灌带、滴灌管等节水配套设施直达农作物的根系,适时把水分补充,滋润着一棵棵幼苗,从幼弱到强壮,直至颗粒饱满。这样的高效节水灌溉场景,是经历了大半辈子靠天吃饭的定宁村民们曾经不敢想的事情。
因为气候干燥,水源不足曾经是阻碍定宁镇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为了解决灌溉的问题,定宁镇着力修建7万方蓄水池1座,铺设地下管道32公里,灌溉辐射全村高标准农田亩,促进整治撂荒地、闲置土地余亩,受益群众余户,节水率达60%以上,极大地缓解了农业发展缺水问题,同时对整改后的田地铺设了滴管设备。科学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用水损失,以较少的灌溉水量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求,以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收益。
基地还同步配套建设了田间道路、农田防护、输配电等设施,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工作持续跟进,土地效益不断凸显。蔬菜示范基地的打造和规模化经营,让预期社会效益及经济收益成为现实,提升了当地农民农产品多元化发展意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稳定提供就业岗位个左右,为长流村带来直接收入万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弱劳力难就业、收入低的问题。
“以前我家的土地面积小,种点麦子、玉米,一年下来收入不了几个钱。现在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能得元,在地里干活每天还能收入元。”钱袋子鼓起来了,长流村九组村民胡润梅喜笑颜开。
示范基地实施改造后,彻底改变了定宁镇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从原有的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转向了莴笋、西兰花等高附加值品种,亩产收入从元提高到元。农民的耕作模式也实现了由“一户几块田”到“一组(村)一片田”的规模化经营,打破了农业技术低、收入低、农民参与度低的瓶颈,真正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和农民职业化。同时,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农户土地流转费用由改造前的每亩元提高至改造后的每亩元,土地流转以后,农民不仅有流转土地的补贴,还可以在种植基地务工挣钱,就近就业。
通过实施长流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至目前,定宁镇多亩撂荒地得到了有效整治,彻底解决了影响粮食生产、制约农民增收、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与此同时,定宁镇将联合种植专业户进一步在品种引进、技术推广、组织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高原有机蔬菜向“技术规范化、操作精细化、种植规模化、轮作合理化、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彻底改变山区群众产业基础薄弱的困境。
昔日的荒芜土地,如今正在华丽蜕变为群众的致富良田。
全媒体记者张志华李政阳
实习生严 啸
本文来源:武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