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的贵阳的古地图,看看以前你老家在
2024/5/30 来源:不详在说这个之前,首先我们先谈古代的地图绘制方法。中国制图传说早在夏禹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中国地图绘制技术的成熟从西晋地理学家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开始。裴秀说“制图之体有六焉”:“分率”相当于今天的比例尺,“准望”即方向,“道里”用以确定两地间的距离,“高下”指地势起伏的起伏和海拔高度,“方邪”指地形坡度,“迂直”就是坡度的换算。但是古代没有卫星遥感,也没有飞机,单纯依靠感觉和罗盘测量误差很大。所以古代人采用了“计里画方”的方法,就是先在图上画上方格。比如我的每个方格边长为公里,那么这个方格就是*公里的面积内就是所包含的距离的所有城市乡村,山脉,河流就可以标在图上。避免可以尽量避免方位和比例的失误。而且如果每格的距离越小准确性就越高,但是工作量越大。如下图中清代的贵州省地图。古代绘制的贵州地图,计里画方现在的科学绘制下的贵州地图但是这种方法始终还是要靠人力实地绘制,如果是平原地区还好说,但是如果是贵州这种山区省测量难度就大了。比如地下暗河太多,如果要绘制河流图就要知道暗河的去向,哪里是进水口,哪里是出水口。比如峡谷太多,森林茂密。比如说乌江峡谷,从这边到对岸直线距离有五百米,但是盘山路先下到江边,再上到对岸山顶,那么道路的距离是十公里,在图上该如何标注。这个问题在古代绘制者也指出:“图黔南者,虽知裴氏之六法,尚不能成,何则?黔以南多深溪,当其下入也,两岸之峰峦若合,无人焉能下以入溪之中。黔南多伏流,当其断续也,重源之显见难知,无人焉能遥以测川之脉....又或苗仲杂错,瓯脱即在郊关之外,村屯无异受辖乃至三四之歧,故地又难图也。黔南之路,丛箐多而远近无定,山岩阻断.........”作者还指出,古代贵州口音繁杂。很可能同一条河,同一座山不同县,不同村庄都有不同的叫法。这个也给地图标注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乌江的上游叫六冲河,中游叫鸭池河,到了修文又叫六广河,过了修文才叫乌江,外地人不知道还以为不是一条河。古代绘制的贵阳府地图现代地图标注下的贵阳府管辖范围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贵阳府的地图,当时的贵阳府管辖的范围一直到广西边界,是一个长方形的形状。现在的贵阳管辖面积就缩水多了,只包含三县一市和几个城区。面积只有八千平方公里。这种长条形的划分应该是当时人口少,省会城市需要管辖绝对数量的人口有关,再加上要保持贵阳到广西的驿道安全。现在的贵阳市辖区古代贵阳府亲辖地图,从图中来看。东北部的“巴香里”位于今天贵定县的新巴镇境内。当时属于贵阳府亲辖地管,附近洗马河应该就是现在龙里县的洗马镇。至于古地图中说的“新场坝”“洛绑场”则不详如今在哪里,有知道的网友请在下面留言。北部的落绑塘和马蹄关应该是现在乌当区百宜镇一带,疑是百宜镇附近的落坝村。贵阳府亲辖地图正北在今天的白云区的麦架镇境内,从古地图上来看。麦架这个地名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还有一座桥叫“麦架桥”不知道现在那座石桥还在不。西部到达芦狄塘和安顺府管辖的清镇县交界,芦狄塘就是现在红枫湖边的芦狄村,在同治年间贵州提督赵德光在此被农民起义军岩大五击毙。开州地图,开阳县原来是水东土司的辖地,明末因为水东土司太能作,后被废除。所辖的洪边十二码头设开州,开州管辖的范围和现在对比变化都不大,很多地名都和现在的一样,比如说开阳境内的宅吉场,楠木渡,新场,龙坑场等和现在一样,但是古代的开阳地图位置变形很大。基本上东部和西部比例严重失调,可能是开阳清水江下游地形太过于崎岖,测量困难。古代开州图现在开阳县地图修文县图,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修文县包含了现在息烽县在内。当时的修文管辖内在扎佐,修文,和息烽以及六广都有城池。民国三年(),从修文分出息烽县。四年(),把原来治所在南明区的贵筑县移治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而且从古地图上看,现在息烽县的养龙司镇属于贵阳寄地。也就是贵阳直辖的飞地,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想的。修文,息烽古地图当然了,从古地图上看有一些村落成了城镇或者市区,有的仍然是村落。比如说贵阳人耳熟能详的“新添寨”,以前就是一个寨子,书中是这么说的:新添寨,在城北十五里,其东五里有小谷陇,南五里有阿猫井(应该是冒沙井)西一里红边寨,北一里有竹林寨。所属有顺海,大沙田,麦兰山(梅兰山)居民百余户。蔡关里,一名蔡家关里,管寨三十七。半边山,在城南三十里,一云三十五里,其东十里至白羊寨,一云东十二里至张王庄;南五里至广顺州天鹅寨........摆郎堰(今南明区摆郎村),在城南十五里,其东十里至谷里堡,南三里至摆郎苗,居民九十余户,有连珠河。而且一些古代的行政地名依然保留到今天,比如说贵阳市境内的中曹司,这里的“司”是县下面的一个机构。管理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中曹正司新寨,长官住中曹司大寨,因所辖地多在高坡,故移住此。居民一百一十户。青岩司,管寨二十七。在城南五十里,城内西门属广顺协领地,余属贵阳。这里我就特别纳闷,青岩明明就是一个小城而已,为什么非要把西门一部分属于广顺来管辖。那万一哪个小偷抢了东门的东西跑到西门,到底是属于东门青岩司管还是广顺协来管。前面我们说到,当时的贵阳府亲辖地还有一块飞地在今天息烽县的养龙司镇境内。养龙司,司凡五保。司内保,居民三百十二户,上水保,居民五百户。下水保,居民六百八十户,西流堡。居民八百六十四户。古代的地名和现在的地名很多都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有的已经无据可考,在户口的增长上。越是少数民族地区古代人口越稀少,比如中曹司管辖下的现在高坡苗族乡的各个苗寨,当时每个村子只有十多户至七八户之间。现在都增加到了两百户到三百户。我估计是当时的高坡地区山高水冷,生产力落后,粮食产量低下,无法形成大规模的聚居苗寨。还有很多地名很有意思,比如说现在的大营坡古代就已经存在,金阳有个地方叫养马苗。不知道是不是少数民族在这里养马还是什么原因。真要佩服古代人的地图测绘者们,翻山越岭,只带一个罗盘,又要测量距离,又要测量方位,难度太大了。要把古代的地名和现代地名对应还需要长期的考证,欢迎读者提供线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