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三代郭翊我给梭梭娶媳妇儿中国

2023/5/26 来源:不详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65152/

“现在人都爱讨论说,谁是‘富二代’、谁是‘星二代’,我可是地地道道的‘树三代。’”扎根甘肃古浪县的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郭翊经常这样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

“第三代治沙人”郭翊

古浪县位于甘肃和内蒙古交界,北部紧邻腾格里沙漠,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6万多人从南部的祁连山区搬到这里。曾经由于土地沙化问题,种地的收入不高,老百姓的种地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人还是选择外出务工。郭翊本可以端着“铁饭碗”过安稳日子,年,郭翊的爷爷郭朝明等“六老汉”在一份承包沙漠的合同上按下鲜红的指印——在甘肃古浪县“八步沙”这片沙尘肆虐的土地上,他们誓用白发换绿洲。上世纪90年代,郭翊的父亲郭万刚继续治沙造林。年,郭翊辞去公务员职务,成为了八步沙的“第三代治沙人”。

郭翊与父亲

以前,郭翊无数次问过父亲,“为什么同学家地里种小麦,而我们家地里却种树?”种小麦虽然收成微薄,但至少还能用来填饱肚子。平时沉默惯了的郭万刚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在一次采访中,郭万刚被问到几十年的种树经历。种了一辈子树,这个吃再多苦都不吭一声的父亲,突然失声哭了出来……这一切被郭翊看在眼里,郭翊说,那一刻,他读懂了父亲:种树,就是八步沙人在严酷环境里“活着”的证明。每种一棵树都是在为生存的尊严“争一口气”——沙尘肆虐下故土守不住,就意味着要背井离乡讨生活,那便和树一样没了“根”,生而为人,也就丢了“魂”。

黑白照片记录下老一辈治沙的艰辛

八步沙地处风口常年风沙肆虐,这种状况从近两年开始,迎来了一个改善的契机。从年起,支付宝里的“蚂蚁森林”开始落地甘肃古浪县。通过与3家公益基金会合作,蚂蚁森林共计在古浪县开展梭梭、花棒造林项目约13万亩,植树超万棵,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万元。

蚂蚁森林的梭梭锁住不远处的沙丘

其中,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蚂蚁森林开展梭梭造林1.06万亩(万棵)。生态移民区的村民们,以这片梭梭林为基础,在农科专家的指导下,尝试着接种苁蓉,找到了增收的新希望。

小时候,郭翊几乎见不到父亲——因为他永远在种树。高中毕业,郭翊终于有机会“逃离”这个地方,这也是当地很多青年的选择。他爱闯荡,也很有互联网思维。后来,被父亲“拽”回来踏实种树后,却“趟”出了一条和父辈不同的道路——互联网治沙。

从“人工治沙”到“工程治沙”,老一辈靠的是“守住故土活下去”的悲壮和“人定胜天”的信念。到了第三代治沙人,他们不再选择“一根筋”式的去大自然死磕,更多是在尝试与大自然和解。

让种树既有生态效益,又能看见经济效益,这是第三代治沙人不同于父辈们的思考。“我们的父亲好不容易让八步沙站起来了,我们要想办法让八步沙走起来。”互联网,成为“走起来”的关键。

“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是精养梭梭的关键,两行梭梭树之间的间隔是2-3米,这给了郭翊他们发挥的空间。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树下的名贵中药材,接种成功后,经过两季的生长,就能进入采收期。经过四年的时间,苁蓉能进入稳产期,每亩地年收入可达元以上。而如果种粮食,一亩地的年收入最多超不过元。年,蚂蚁森林在黄花滩移民区的三个新村共计1.06万亩严重沙化的土地上开展梭梭造林公益项目。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农户们还可以到林场务工,每人每天有多元的工资。

据统计,该项目创造的种植养护岗位,累计帮扶贫困户1户,带动的贫困人口超人。而眼下,精养梭梭+嫁接苁蓉,蚂蚁森林作为“绿色基建”为古浪的治沙和百姓的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出路。郭翊形象地把这种嫁接称为“给梭梭树娶媳妇儿”,仿佛是自己的孩子们已经成家立业。

长势喜人的梭梭树

目前,郭翊的团队共有5个人,都是大学生。蚂蚁森林能落地古浪,郭翊和伙伴们功不可没。

如今,蚂蚁森林在全国有5.5亿“种树合伙人”。这些互联网上的“合伙人”每天攒能量、兑换树苗,让小树扎根到自己从未踏足过的土地上,用个人的低碳环保为西部的苍茫大地添一抹绿色。通过互联网,一股股绿色能量得到了汇集。肩负亿万网友的使命和期望,“郭翊们”在和风沙搏斗的时候,多了一份自信和坚定。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