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老汉甘做新时代愚公三代人用38年
2022/12/27 来源:不详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2月4日报道:六个人对抗一片荒漠,将漫天黄沙变成绿洲需要多大的毅力?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有6位老人,怀着一股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治沙造林38载,硬生生将不毛之地变为青葱绿林——他们也被亲切地称为“六老汉”。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是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一个重点风沙口。年,古浪县漪泉村的贺发林、石满,台子村的郭朝明、张润元,和乐村的程海和土门村罗元奎,这六位当时已年过半百的老汉,义无反顾向茫茫沙漠挑战,开启了漫漫治沙路。当时石满老人说:“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
38年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前后三代人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栽植各类沙生植物多万株、栽植稻草1.2万吨、播撒草籽5万多公斤,使荒漠变为绿色屏障,确保了过境公路铁路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西电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畅通。
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的称号,鼓励全社会学习他们勇挑重担、护卫家园的担当精神,不畏艰难、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勇于探索、唯实创新的进取精神,矢志坚守、接续奋斗的愚公精神。12月3日下午,八步沙“六老汉”先进群体事迹报告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这也是复旦大学“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
学生代表向报告团成员献花
事迹报告团团长、甘肃省武威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晓红,第二代治沙人代表郭万刚、贺中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陈树君,武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洁以及其他来自甘肃武威的嘉宾出席报告会,余名复旦学子聆听了这场催人奋进又感人至深的事迹报告。
“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治,像愚公移山一样干下去,总会有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那一天!”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从31岁那年就接过父亲手中的“治沙接力棒”,一接就是38年,他回忆了第一代治沙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扛起治沙使命的故事。他们无私奉献的背影激励着年轻的郭万刚毅然决然接过接力棒,继续完成英雄们未竟的治沙事业。一代代治沙人老去,一代代青春的治沙力量正在成长。
贺中强是六老汉中贺发林的儿子,现在是一名八步沙林场职工。年,父亲走后,他背着被褥,毫不犹豫走进了八步沙。治住了八步沙,又去治理大槽沙、漠迷沙、黑岗沙,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黄色的沙海变成了绿色的林子。今年,他已经50岁了,但他依然说:“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治沙有这么好的条件,我怎么能不干?我不但要干,还要一直干下去!”
现场学生认真聆听报告
第三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管护员郭玺是郭万钢的侄子,是八步沙“六老汉”中郭朝明的孙子。郭玺也曾羡慕在大城市的同学们回来时衣着新潮的样子和他们口中繁华都市里的新鲜事。受到爷爷矢志不渝治沙精神的感召,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治沙造林之路。在爷爷临终前,他承诺道,“您没有治完的沙、没有种完的树,将由我们来完成!”郭玺开创了机械化治沙造林的模式,扩大了治沙规模,提高了造林标准。当看到林场雨后花开的美景,他明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美景正是大自然授予顽强的治沙人最好的勋章。
“放心吧,我来了,就再也不走啦!”这是八步沙的第一位大学生陈树君对老一代治沙人的承诺,也是他投身治沙事业的坚定决心。林场艰苦劳累、单调乏味的生活曾让年轻的他产生动摇,但看到第一代治沙人居住的“深坑”时,他才明白“治沙”对于八步沙几代人的重要意义。他将科学治沙带到八步沙,“点沙成金”。他通过虫情监测仪扑灭虫害;他探索种植肉苁蓉将防风治沙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他抓住八步沙林区优势,发展林下经济,与周边农户合作成立了林下经济养殖专业合作社,修建鸡场养殖沙漠土鸡,并打造“八步沙溜达鸡”的特色品牌;他积极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八步沙治沙造林,推动“互联网+治沙”。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他的青春在八步沙闪闪发光。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洁曾经多次走进八步沙,被八步沙人的坚守所震撼,被八步沙人的精神所感动。第一代治沙人的坚守,与八步沙的“死生相依”;第二代治沙人的矢志不渝和改革创新;第三代治沙人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新征程,都让她看到一个建设美丽中国的画卷正铺展开来。治沙人的精神感动着袁洁,也激励着她以共产党员的担当,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为更好地传播“时代楷模”先进群体事迹而奋斗。
据悉,在复旦大学宣讲结束后,报告团还将继续前往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