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甘肃日报通版报道了武威这些事
2022/11/13 来源:不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告别贫困
夯实根基壮大产业奔向小康
——武威市脱贫攻坚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向贫穷发起总攻的战役在武威市全面打响。全市上下立足实际,展开了一场与”穷魔”的斗争。全市上下同向发力,用心血和汗水,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补齐了一个个短板,书写了一篇篇脱贫攻坚的精品力作,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五年来,武威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3.7万人,全市现行标准下的35.4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年末的23.14%下降为零。年,武威市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古浪县、天祝县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今年1月至9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6.5%。
绿洲小城镇。
一
易地搬迁,这是武威市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大手笔。
年,根据扶贫政策和村民的实际需求,天祝县石门镇政府决定实施整村易地搬迁项目,在天互公路边上建起了大塘新村。这里地势宽广,交通十分便利,已成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在山里待了半辈子,如今已搬下山的古浪县阳光新村村民杜鹏对于新家则有着更深的感受。
杜鹏家原来所在的黑松驿镇在古浪县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年以来,古浪县建成绿洲小城镇和12个移民安置新村,累计搬迁南部山区1.53万户6.24万贫困群众。
如今,他养了只羊。每天的闲暇时光,他都带小孙子去广场和乡亲们打打牌、聊聊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近年来,武威市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基础优先、集中安置、分步实施、稳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移民搬迁。搬迁过程中,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生态功能区补偿、财政专项扶贫等各类项目资金,从政策上扶持搬迁安置。对搬迁群众逐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通过特色种羊、劳务就业、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兜底保障等多种扶持措施,解决了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和增收难题。
放眼望去,以富民新村为代表的移民区,一排排灰瓦白墙的新楼鳞次栉比,宽敞明亮的巷道干净整洁,绿化带内百卉含英,日光温室星罗棋布……
山上山下两重天。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种种困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终将1.19万户4.66万贫困群众搬迁到古浪县绿洲小城镇、黄花滩和天祝县松山滩等集中安置区。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不仅要保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武威市还对迁出区采取退耕还林、自然封育、人工造林等措施,促进生态修复,探索出了移民搬迁和生态建设双赢的“武威模式”。
同时,全市上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和信心,爬坡过坎战贫困。武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抓攻坚任务最重的2个深度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在30%以上的村,其他市级领导联系包抓贫困发生率在15%以上的村。落实中央“三个新增”要求,制定《武威市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做到扶持政策优先供给、项目资金优先支持、基础设施优先布局。
政策先行,源源不断的扶贫资金汇入贫困群众手中。年以来,武威市累计向深度贫困县倾斜投入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43亿元,深度贫困县筹措专项扶贫资金7.23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6.13亿元用于脱贫攻坚项目;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资金3.95亿元、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2.23亿元,全部用于深度贫困脱贫攻坚。
真金白银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
民勤县收成镇万亩蜜瓜种植基地瓜农在田间忙碌。
二
脱贫攻坚的根本在于产业发展。如果没有产业,脱贫攻坚就没有根基。
数据显示,武威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年的.76亿元增长到年的.0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1.06万元增长到年的1.26万元。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35.43万人,依靠种植养殖产业和“劳务+种养”减贫13.7万人,为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家门口的产业培育起来,让群众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和增收致富,是武威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课题。
凝聚共识,集聚动能,一拳打得百拳开。近两年来,武威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的决策部署,打出“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这一重拳。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架势全面拉开。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各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加快干,唱响特色产业的发展壮歌。
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日光温室产业区,积雪还未融化,村民周统贵已合着脚下的咯吱声,唱起了自己编词的古浪小调,“柏油马路亮堂堂,两旁小院和楼房,日光温室种上了,幸福日子过上了。”
周统贵的人生轨迹基本上是在和“穷”字作战:先是个人摆脱贫穷,继而带领乡亲们将“穷根”拔起。过去,周统贵住在古浪县南部山区横梁乡的上条子沟村,全村人种着撒一把种子就听天由命的“懒汉田”,亩均收入只有三四百块钱。种地养活不了家庭,村里的年轻人只能卷上铺盖,外出务工谋出路。
年,周统贵和乡邻们搬进了富民新村,发家致富的梦想变得真实起来。
刚下山,周统贵看花了眼,也犯了难。“山里住惯了,搬下山不适应。”他说,移民区产业多,但是很多现代农业设施山区群众不会用、不会种。
为了帮助山区移民发展壮大致富产业,武威市2万余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9.1万户贫困户。一支支帮扶工作队高擎红旗入驻乡村,在田野丈量土地,在温室修剪枝丫,在荒山种树植绿,在沟渠疏通淤泥……
去年,周统贵承包了4座日光温室。其中3座种辣椒、1座种西红柿。武威市农技中心的驻村干部甘吉元从铺膜到定植,手把手教周统贵日光温室种植技术。“在脱贫攻坚这个战场上,我们就是‘上马石’。”甘吉元语气坚定。
最近,辣椒价格看涨,周统贵算了笔账,今年收入能够达到8万元左右。他说,穷了半辈子,有了国家的政策补助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真正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
广阔天地任发展。除了兴产业,还需要什么?在民勤县,这个问题有了另一种答案。
“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力求单方水效益最大化,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推动八大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扩面,形成蜜瓜、茴香、果蔬和苏武沙羊‘3+1’产业格局。”民勤县发展思路明确,转自然劣势为优势,建设节水型现代农业体系。
“我们积极争取专业科研院所支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技术培训,制定生产技术规程17项,引进新优特品种个。”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说。
目前,该县集中力量打造民勤蜜瓜、供港蔬菜、红叶辣椒等8个县级和22个镇级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配套交易市场、分拣包装、冷藏保鲜等基础设施,先行先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引领全县农业结构调优、效益调高。算水账,经过改良后的种植结构效益由8.2元/立方米提高到15.29元/立方米;算收入,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提高到14元。
在民勤,种地种出了新名堂。官沟韭黄产业园、更名芦笋产业园、沙葱产业园、人参果产业园……一个个特色果蔬种植园区星罗棋布,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注入了发展动力。
古浪县古丰镇芍药种植基地。
三
对于贫困群众而言,“不愁吃、不愁穿”需要以稳定的收入为基础。就业是实现快速脱贫、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
“那时候,年轻人远走他乡谋出路,留下老人孩子在村头盼啊盼。”天祝县安远镇安远村村民胡岳说,“以前我种着10多亩地的青稞,年收入只有元左右。种地效益低,只能外出务工。赡养老人、教育孩子统统顾不上。现在,光是在种植夏菜的合作社打工,月收入就有元。”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武威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感谢党和政府有这么好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让我学到了一技之长,以后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天祝县石门镇火烧城村贫困户党忠潮说。年,他参加了武威市人社部门组织的电焊工技能培训后,凭着所学技能在外务工,提高了自己的收入。
武威市的就业扶贫措施为贫困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从过去靠天吃饭、冬闲打牌、坐等扶持变成了能致富、会致富、争着抢着要致富。据统计,目前,武威市累计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10多万人,输转贫困劳动力57.99万人次,选聘生态护林员人。
德吉新村移民用上安全水。
四
扶贫不只是致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改变,让更多人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武威市设施完备的上学、就医、出行等环境,为贫困群众准备好了崭新的家园。
年以来,武威市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56所、村卫生室所。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空白点”全部消除,“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全面推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参保全覆盖、资助全享受、待遇全落实。农村居民全部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目标,贫困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公里,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自然村实现生活用电和动力电全覆盖,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9%以上。
政策兜底保民生,基础设施促发展。散布在山洼沟壑的村落搭上了发展的“快车”。
“以前路不好,种的东西运不出去啊。”“咱们什么时候能通上好路?”年3月的一天,在凉州区新华镇头坝村村委会上,村民们集思广益,商量村里发展致富产业项目。想法很多,但都因为当地不便的交通条件而夭折。头坝村位于凉州区南部山区,山大沟深,道路坎坷不平。近年来,头坝村确立种植核桃等经济林为主导产业,但因山路狭窄崎岖,商贩无法进山收购,产业发展一直不景气。
民有需,必有应。凉州区南部山区旅游扶贫公路(S线黄羊至金山段)于年开工建设,起点位于黄羊镇,终点至金山镇小口子村,途经黄羊、谢河、康宁、金山等14个沿山镇。宽阔笔直的马路打通了凉州区南部山区致富的“任督二脉”,激发出当地群众奔小康的活力。“路好了,村里种啥都能卖出去,幸福生活近在眼前。”村民梁国峰信心满满地说。
五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山也在发生着巨变。山峁之间,寥无人烟,草浪随风摇荡,鸟鸣回响不绝。生态护林员柴得科又进山了。年,柴得科从古浪县南部干旱贫困的干城乡山区搬进了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兴民新村,住上了一砖到顶的新房子,吃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一出门就是水泥路。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搬家了,柴得科舍不下老家东大滩村,报名参加了生态护林员项目。
山区群众搬离后,武威市已经累计拆除旧房套,完成复垦复绿亩。夏天禁牧,冬天防火,吃在山里,住在山里。柴得科说,工作虽然枯燥,但看到山上齐腰高的绿草,他心里很踏实。
截至目前,武威市人工造林达到.3万亩,封山沙育林草.6万亩,森林总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年的12.06%提高到18.94%,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42.91%。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轻度减缓,呈现出“双减双降”态势。
今年2月28日,省政府下发《关于批准古浪县等31个县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全省31个县区达到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古浪县、天祝县赫然在列。至此,武威市三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的背后,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忘我付出。强化党建引领,点燃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实施政策保障,激活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加大金融支持,破解脱贫资金瓶颈制约;建立防贫返贫机制,打造奔小康的永续动能……
脱贫摘帽的背后,是全市各级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他们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决战决胜的信心,“沉”在基层一线,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逐个解决难心事。他们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使贫困群众甩掉了“等靠要”思想,实现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脱贫摘帽的背后,是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加快产业培育工程,坚持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果。大力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带动八大产业,推动农村“三变”改革,以产业纽带拉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政策。聚焦最贫困群体,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兜底作用,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张尚梅甘曜毓)
1
武威伊利绿色产业项目试生产
11月24日,位于武威工业园区的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如期建成并投入试生产,标志着这一大项目、好项目在凉州大地上进入了开花结果的新阶段。
“武威伊利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会更好地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为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武威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单体产能位列伊利集团全国上百家分公司中第三位、西北地区第二位。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总产值可达67亿元。
大项目必将带动大发展。“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武威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潘多明介绍,围绕武威伊利项目,市委市政府还引进6个配套项目,形成“1+6”奶产业集群。一是配套建设奶牛养殖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凉州区1.2万头和古浪县1个2万头、8个单体头奶牛养殖场。目前,上述10个牧场已建成,并陆续进牛运营。二是配套建设智能化包装项目,解决产品包装问题。该项目目前已建成,即将投入试生产。三是配套建设饲料厂项目,解决养殖饲料问题。该项目已完成选址、土地报批等前期手续办理,计划年3月开工建设。四是配套建设兽药生产线项目,解决奶牛养殖疾病预防问题。该项目已于今年3月开工。五是配套建设物流仓储项目,解决仓储冷链物流问题。该项目已完成4个库房建设,正在进行室外管网安装,计划年4月建成投入运营。六是配套建设饲草种植加工项目。目前,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投资万元,在凉州区集中连片流转土地亩,种植了优质苜蓿。
“‘1+6’奶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可达85亿元,全部建成投运后,年产值可达到至亿元,带动12万至14万头奶牛养殖和60万亩饲草基地种植。”潘多明说,该项目可有效带动全市现代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包装、冷链物流、交通运输等行业和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在武威伊利项目的配套项目中,甘肃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年产1亿平方米环保纸制品包装生产线智能化工厂项目也建出了“加速度”。该项目是由宁夏金世纪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伊利液态奶配套项目。10月24日,项目厂区各类生产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张志华李登生)
1
沙漠里翻金的带头人
——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
五道沟种植农户喜获丰收。
胡中山出生在古浪县原井泉乡夹山岭村。“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滴水贵如油,春播秋无收”,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年,胡中山当选为原井泉乡夹山岭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乡亲,卖掉全部家当,全村集资到黄花滩开荒移民。
可是黄花滩黄沙遍地,老百姓没产业,怎么拔掉“穷根子”?
在戈壁滩上吃了一嘴黄沙,回到村委会,胡中山拍着桌子说:“种地只能糊口,养殖业利润大,咱们就搞养殖,建羊棚。”
搞养殖,资金怎么来?刚从山上搬下来的村民,手里就捏着几百块钱,根本没有余钱。适逢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胡中山抢抓政策机遇,采取大户担保、多户联保等方式,为困难群众联系贷款多万元,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万元,还为贫困户赊购多万元的红砖、水泥、钢材,解决他们的建棚困难。有了羊棚,胡中山又背负千万巨债为村民购买种羊。
资金有了,胡中山动员村民们搭羊圈,搞人畜分离模式。“养了一辈子羊,羊圈就在院子里,没见过这么养羊的。”“单独建羊圈,就是糟蹋钱。”老百姓并不理解胡中山的做法。胡中山就挨家挨户讲政策、讲产业、讲前景,终于说通了村民。
戈壁滩上,一座座羊圈拔地而起,黄花滩村的羊存栏量最多时高达12万只。年全村总收入达到多万元。
年,古浪县成立了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合作社,发展戈壁农业。胡中山担任合作社党委书记,他的“主战场”转向了五道沟。
五道沟距离黄花滩村不到10公里。这里全是沙漠,公路不通、水电紧缺。请来的专家直摇头,说这里根本不适合发展农业。
胡中山不甘心,在沙丘上蹲了一整天,想了一整天。
“沙漠里不见得都是沙。”他让施工队开来挖掘机,将沙子翻了个底朝天。果然,浮沙下面挖出了土。沙子和土掺拌回填,再铺一层土,温室钢架稳稳地立了起来。
立起来的不仅仅是钢架,还有老百姓发展戈壁农业的信心。
如今,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万亩戈壁上,建起了座温室大棚。年棚均收入1万多元。
目前,五道沟千亩日光温室产业园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入股”的运行模式,合作社统一经营40%日光温室,前3年每年向农户分红3元,后5年每年分红元。农户自行种植的60%日光温室,公司与合作社在种苗培育、定植管理、技术培训、销售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推进产业园区蔬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发展。
胡中山常说:“组织给了我很多荣誉,最让我骄傲的是,让乡亲们有了脱贫致富的产业。我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甘曜毓)
1
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高原反应,医院交流帮扶的医院麻醉科医生彭宇最为头疼的事情。
年12月,当彭宇带着行李、喘着医院,还来不及平复缺氧带来的剧烈心跳,医院落后的技术设备惊住了。
“当时,医院面临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足、医疗设备陈旧老化、检查手段缺失等问题。”彭宇坦言:“问题很棘手。”
凭着对“医者仁心”信念的笃定,彭宇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医治好了很多患者,将自己的经验技术倾囊相授,而且争取了新药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
“为病人排除危险隐患,医生心里才会踏实。”彭宇说。
帮扶不到一年,彭宇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教授给大家。其中,麻醉科的藏族医生李萍元学得最认真。
“蓟州区的帮扶医生为我们带来了迫切需要的技术和经验。”李萍元说,“过去因为缺少经验,麻醉科的医生最怕做神经阻滞、臂丛麻醉等手术。如若手术过程中定位和用药量不准确,麻醉效果就会不理想。”
找问题、抓典型,手把手指导。彭宇通过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努力提高麻醉科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还为麻醉科协调争取了罗哌卡因等疗效更好的药。“现在,有彭老师手把手指导,我们科室的神经阻滞、臂丛麻醉手术效果特别好。大家都觉得底气足了,胆子大了。”李萍元说。
截至目前,蓟州区先后选派影像、麻醉、妇产等专业刚性帮扶专家8名,药剂、检验等专业柔性帮扶专家12名,医院进行了多领域、多形式、全方位和持久性协作帮扶。
“医院放射科开展了头颈CTA、大血管CTA、下肢动脉CTA、肺动脉CTA以及泌尿系统CTU检查等,填补了CT检查手段的空白点。”医院院长朱青学说。蓟州区帮扶医疗工作队的成绩单上硕果累累,医院送来了优质治疗资源,而且帮助培训医疗人才。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如今,早已适应了高原反应的彭宇说:“看着医院的条件越来越好,诊疗水平越来越高,打心眼里高兴,再也不会‘头疼’了。”(张尚梅甘曜毓)
1
多隆村养殖户。
养“脱贫羊”走致富路
住上了楼房,但没有增收产业,以后怎么办?
自从年从古浪县古丰镇柳条河村易地搬迁到绿洲小城镇,对于致富奔小康,村民陈延海心里一直没底。
“手里没产业,务工又不长久,心里自然没底气。”陈延海说,搬迁后,外出打工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像陈延海这样搬迁后没有增收产业的贫困户在柳条河村还有13户。“去年,柳条河村实现了全村脱贫,但产业发展没有做到全覆盖。”柳条河村党支部书记毛应忠坦言,“没有产业‘造血’,贫困户脱贫致富后劲就不足,还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尽快实现产业全覆盖成了柳条河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脱贫要精准,产业扶持也要精准。柳条河村一直有养羊的传统,大多数村民都有养殖经验。武威市新闻传媒集团及古浪县法院等帮扶单位与古丰镇党委聚焦问题靶向,精准施策,千方百计为没有增收产业的农户争取到只种羊用于发展羊产业,每户可分到10只种羊。其中有9只能繁母羊、1只公羊。
这羊并不白拿。14户农户向古浪县兴盛种羊公司交付元押金,养殖3年后归还10只羔羊,同时公司退还押金。通过这种“借母还羔”的模式帮助农户发展养殖业,稳定增加收入。
3年后能否如约归还10只羔羊,3年内如果种羊因为病灾损失怎么办?“保守计算,10只羊在3年后能够繁育50只羔羊。公司为这些羊购买了保险,发生病灾,一只羊赔付元。”古浪县兴盛种羊公司负责人胡丛斌说,向14户农户贷出的只种羊将在3至5年的时间内,发展起只左右的羊产业集群。
“柳条河村年发展‘十大产业’26户,发展‘五小产业’4户。”武威市新闻传媒集团驻柳条河村帮扶工作队队员陈聚珍介绍。目前,全村贫困户享受光伏扶贫19户,精准到户发展德青源金鸡产业59户。这只羊不仅让柳条河村实现了产业全覆盖,而且向老百姓传递出一个信息:小康路上我们坚决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4月22日,在古浪县兴盛种羊基地,陈延海领到了10只种羊。“听说了这个消息,早就摩拳擦掌了。今后要养好羊、多赚钱,努力奔小康。”抱着羊羔,陈延海底气十足。(甘曜毓)
1
我的“妈妈”彭生秀
——天祝县打柴沟镇金强驿村帮扶干部的故事
天祝县打柴沟镇金强驿村的小朋友华华,因妈妈早年离家,从小缺失母爱。去年,帮扶干部彭生秀来到他家,让小华华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笔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个故事。
我叫华华,半年前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蛋糕的香甜,使我久久难忘。
我的妈妈在我四五岁时就离开了家。生日,是我几乎快要忘记了的日子。年10月17日中午放学回家,爷爷端上来一碗白水面条,碗里没有圆鼓鼓的荷包蛋。我吃完面条爬上床沿,面朝着窗户悄悄躺下来,生怕不争气的眼泪流下来。
“华子,醒醒,醒醒。”爷爷使劲摇晃着我的胳膊,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一股奶油味飘了过来。哇,我看到一个布满奶油和镶嵌着各种水果的蛋糕。
送蛋糕的,是帮扶我家的干部——天祝县司法局的彭生秀阿姨。听说她专门让叔叔从县城开车走了30公里的路,就为了给我过生日。
依稀记得,彭阿姨第一次来我家是去年5月。从那天起,她就时常来我家。爷爷不在,她就打扫卫生;爷爷在,她就和爷爷商量养羊的事。大人的事我听不懂。爷爷告诉我,彭阿姨是“田螺姑娘”,有她的帮助,我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有一天爷爷下地还没回来,彭阿姨就亲自下厨做饭。等我做完数学作业,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已经端上了桌,我吃得肚子浑圆。
彭阿姨平常很温和,但在监督我学习的时候却很严厉。知道我英语成绩没上过30分后,她在爷爷的手机上下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