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大靖镇丨这处天上的街市,就挂在河

2023/7/9 来源:不详

古镇指的是拥有百年历史以上的,提供集中居住功能的建筑群。古镇是难以复制替代的稀缺资源,具有弥足珍贵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甘肃拥有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陇南文县的碧口、陇中通渭的马营、陇东华亭市的安口、河西古浪县的大靖,曾并称为甘肃的四大古镇。

▲明长城边的青山寺

漫步在这些古镇,每一栋建筑都是历史的年轮,每一条长巷都默默审视着历史的步伐,甚而是一项手工技艺也都浸染着时代的色泽……

甘肃武威市古浪县的大靖镇自汉唐开源辟土、置县设郡,明清扩修城廓、防守经营至今,自古就有“扼甘肃之咽喉,控走廊之要塞”之称,乃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亦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如今的大靖古镇,依然散发着古朴的历史气息,现存的财神阁、青山寺、关帝庙、马家祠堂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古迹。

▲大靖镇外的明长城蜿蜒而来

从古浪县城往东约70公里,一马平川,远远地,可看到一段残存的明长城,似黑蛇般恣意变幻。

在它的回护之下,一座看似很普通的乡村小镇映入眼帘,爬上并不高的残墙,公路左侧的景象显出几分不同寻常来,四五百米的远处有一处突起的山包,山包之上挺立着一座孤零零保存基本完好的烽燧,而山下隐隐可见寺院的飞檐斗拱。

或可这段城墙就是解读大靖古镇的一把密钥。

史料显示,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大靖镇所在地域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留下了高家滩、老城、三角城等人类文化遗址。

到了汉武帝时期,大靖的古称名为“朴环”,商贸活动已经相当活跃。

作为河西走廊最东端的朴环,南面有苍茫的祁连山雪水润泽,北面是肥沃的绿洲平原,被汉军收复后,成为中原移民的最佳选择。移民的到来,不仅为这一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力,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中原文化的普及。

▲长城烽燧,人称“达公墩”

唐代初期,朴环易名为“白山戍”,北面可以抵挡突厥的军队,南面则是防御吐蕃的屏障,是凉州(今武威)重要的军事要地之一。

宋代初期,大靖境内被吐蕃占领,虽然当时名为北宋西凉府属地,但实际上是吐蕃自置官吏统治。

到了元时,这里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机——它有一个很拗口的名字“扒里扒沙”,蒙语之意乃是街市。——彼时人们觉得“扒里扒沙”白天商贾云集,人来车往,万头攒动;晚间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好像天上的街市一样。

▲大靖镇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

至于大靖的称谓,则来源于明王朝时的一次重要战役——“松山扒沙”之战。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年)盘踞在大小松山(今天祝松山滩古浪昌灵山一带)百年之久的鞑靼阿赤兔部集结兵马,时而骚扰地方,过往商旅苦不堪言。时年三月,巡抚甘肃兵部尚书田乐、总兵达云雄集西宁、庄浪(今永登)、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镇番(今民勤)等数路军旅,征讨阿赤兔部。三月首战告捷,九月大获全胜。

从此,阿赤兔余部缩踞北部沙漠,不敢卷土重来。松山扒沙战役后,明廷改“扒沙”之名为大靖。

史书对大靖镇的地理位置的描绘简明扼要:“控贺兰之隘,扼北海之喉,用以独当一面,而使凉镇无东西之虑者,不啻泰山之倚也。”但人们更加在意的却是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语:“要赚黄金白银子,走趟大靖土门子。”

▲大靖镇边的昌灵山

据载:大靖“民户多于县城,地极膏腴,商务较县城为盛”。这里驼户、脚户、车户久盛不衰,商运发达,北达包头,南抵兰州、西安。客商运出当地特产,如发菜、旱烟叶、麻黄等,运进布匹、茶叶、瓷器等。其中山陕商人最多,为大靖的商贸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行至大靖镇的十字路口,一座似关楼的古建筑在此坐镇,关楼之上高悬着“财神阁”的匾额。此财神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年),以16根通柱建起,总高21米周长30米,上下三层。二、三层为原有木楼,单檐歇山顶,进深一间,周围有绕廊,中间施有三踩斗拱,每板柱子两端施柱牙,刀刻缠枝纹。二楼四面敞开,依原文字重题4块扁额——北为“峻极天市”,南为“恩施泽沛”,东为“节荣金管”,西为“永锡纯嘏”。三楼安阁门,阁中朔有财神坐像一尊,笑容可掬地凝视着街市之上的人来人往……这座财神阁是古代民间建筑的一大杰作,以造型奇特、结构精巧而被收入《中国建筑学》一书并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大靖镇有以财神阁为中心老城区街道,分为四条街,东有东平街,南有中和街,西有西靖街,北有达公街。如果取前三条街名中间字看,“平”“和”“靖”,都寄寓着平安中和之意。唯有北街,叫达公街,是纪念曾在此征战过的明代名将达云。

▲财神阁

在大靖镇,有一独特的建筑造型——以财神阁为中心的老城区,是一个弓形的造型,而东街与西街,犹如一根搭在弓背上的利箭,跃跃欲试,引而待发。而财神阁,就像镶嵌在弓背上的一颗宝石,璀璨夺目。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弓箭街”。

这么一个奇特的街巷造型数百年来沿袭至今,据说不仅在河西地区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亦曾经引起不少史地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其中不乏猜测与臆断。众说纷纭,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所谓古镇之古,更在于其文化之古。

▲大靖镇新城区夜景

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大靖古镇拥有属于自身特色的民间文化,除传统的社火、元宵灯会、秧歌和自乐班等民间文化外,念卷则更能代表大靖古镇的地域民间文化。而产生于民国年间,反映青年男女恋爱悲情的长篇叙事民歌《甘冬儿和杨达儿》,更是入选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奔流新闻(文/雷媛刘小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