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山区群众迁出之后甘肃省古浪县南部

2023/3/22 来源:不详

一个人、几间房,背后是空荡荡的村庄——年起,50岁的郭瑞山成为磨石沟村最后的坚守者。

磨石沟村是甘肃省古浪县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年以来,古浪县持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南部山区11个乡镇的6.24万贫困群众陆续搬迁至北部沙漠边缘,建成12个安置新村和一个小城镇。其中,磨石沟村所在的横梁乡及相邻的干城乡、新堡乡属整乡搬迁。

古浪县实施的“再造黑松驿”初见成效。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摄

古浪县南部山区属祁连山北麓余脉,是石羊河流域的源头汇水区,生态功能十分重要。6万多群众迁出之后,山区生态恢复治理迫在眉睫。近年来,古浪县通过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祁连山林地保护与建设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实施南部山区生态恢复治理。年底,磨石沟村完成整村搬迁。年,郭瑞山成为留守在村里的生态管护员。

“我的主要职责就是管护草山林木,夏天防鼠害,冬天防林火。”郭瑞山说,通过几年的治理,磨石沟村周边生态明显改善,山上的草木长得很快,以前一到夏天就断流的小河现在长年有水。

迁出区生态林带蔚为壮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摄

磨石沟村群众搬迁后,所有的宅基地被腾退平整。今年,县林草部门组织人员在平整好的土地上补植补造,栽植了白榆、红柳等耐旱植物。“今明两年雨水如果好一点,这些树的成活率肯定会高,再过几年,我们这里就真正变成绿水青山了。”郭瑞山说。

磨石沟村仅是古浪县南部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双赢模式的一个点。初夏时节,以磨石沟为中点,东至新堡乡、西至定宁镇,一条长约50公里、宽约20公里的迁出区生态修复治理带正由“土黄色”转为“淡绿色”。

磨石沟村向西30多公里外的黑松驿镇地处乌鞘岭北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黑松驿镇东山的坡地中,古浪县林草局林业技术人员正现场指导工人们为今年新栽植的云杉架设固定支架。

工人们为新栽植的云杉架设固定支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摄

“黑松驿是古浪的‘南大门’,历史上因森林茂密而得名,后来森林消失,黑松驿‘徒有其名’……眼下,我们正在实施的绿化项目就是要再造‘黑松驿’。”古浪县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李成龙告诉记者,黑松驿镇东山的几个村子整村搬迁之后,县里利用当地荒山荒坡、河滩谷底规划了一条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的生态绿化带,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造林绿化亩,栽植各类苗木33.32万株。

站在东山之巅放眼四望,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山坡上的油松、云杉、祁连圆柏、白桦等乔木纵向成列,横向连片,像整装待阅的士兵方队,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山势起伏,这条苍郁的林带,闪耀着鲜亮的绿色,伸向远处的祁连山。

林业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摄

东山脚下,十八里堡水库清澈如镜,映照出古浪县南部山区实施易地搬迁后的生态嬗变。李成龙告诉记者,年至今,古浪县在南部山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8.18万亩,退耕还草0.5万亩,封山育林71.62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约平方公里迁出区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

“人搬走后,山上的草长高了,树更绿了,野生动物也多了。”定宁镇高家湾村的一处上坡上,65岁的周振学正在这里巡护。近几年,定宁镇山区的一些村子也实施了整村搬迁,住在山下杜家庄的周振学成了山区的生态管护员。老周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在巡山过程中,经常能见到成群的石羊和獾子。有次,他还捡到了一只自然脱落的鹿角,“以前这些野生动物基本见不着”。

保住绿水青山,始得金山银山。近年来,古浪县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累计完成人工造林.85万亩,封山沙育林草.62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

固定支架能有效保证树木成活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摄

记者齐兴福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编辑周梓颜

编审田旻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