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站位推进易地搬迁高标准巩固搬迁成果

2023/2/27 来源:不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伏润之王煜宇

冬日的陇南白龙江畔,武都区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整洁有序,一栋栋统一规划的藏式小居,错落有致,俯瞰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造型。区内公共服务设施俱全,周边万亩花椒林、千亩核桃园、加工企业车间、康大集团肉兔养殖场依次延伸。来自坪垭藏族乡8个村子户名群众搬迁入住,彻底告别了山高路远、贫困落后的生活,在这里稳得住、有业就、生活好。

这是甘肃省推进易地搬迁和巩固搬迁成果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省发展改革委聚焦脱贫成效,加快项目建设,以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出发点,按期完成11.4万户49.9万建档立卡群众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成集中安置点个。在此基础上,压茬推进后续扶持工作,“十四五”实施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初步构建了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就业增收渠道广泛、社区治理初见成效的后续扶持体系,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俯瞰富民新村,崭新民居、宽阔马路、黄花滩5号调蓄水池、海升集团现代智能温室示范项目在戈壁滩上共同奏响了移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曲。

坚持精准施策,做好搬迁“规划文章”

省发展改革委围绕“搬迁哪些人、搬到哪里去、补助多少钱、生计怎么办、搬后如何管”等关键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科学合理编制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做到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四避开”,城镇、中心村、园区和景区“四靠近”,鼓励进城入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相结合,引导群众逐步向城镇有序搬迁,实现梯次转移。

古浪县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祁连山高海拔山区、浅山干旱区和北部沿沙区,由于南部高海拔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恶劣,农业基础条件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非常突出,有7个乡镇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矛盾非常突出,输血式扶贫收效甚微。

脱贫攻坚战以来,古浪县实施黄花滩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现搬迁群众由山区贫困落后面貌到现代城镇化生活转变。搬迁群众打破行政区划,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设计平房、楼房各4种户型,自主选择所需户型,对无搬迁能力的低保户、特困人群实行政府兜底,免费提供小户型住房,“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自筹款不超过1万元。

与此同时,一体化配套基础设施,按照人均1.75亩标准平整分配产业用地,共开发农业和生态用地12.4万亩。黄花滩移民区万方用水指标获得批复,规划建设调蓄水池51座万方,有效解决了缺水难题。安置区建成各类学校28所、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67所、文化广场16处,各安置点均配套商贸区、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搬迁群众李应川说:“我家现有1座温室大棚,4座暖棚,每年收入比在山里住的时候多了2万多元,日子过得好着哩。”

会宁县新北小学举行第一届“和美杯”校园艺术节。

狠抓规范管理,做好搬迁“建设文章”

在省发展改革委推进下,陇南市武都区坪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投资4.亿元,安置区按照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设计了5种户型的民房供搬迁群众选择。安置区街道四通八达,兰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兰渝铁路也傍山贯通,行政服务中心、派出所、卫生院、小学、幼儿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藏戏传习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陇南市坪垭易地扶贫搬迁点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这在全省绝非个例。

我省建立了“省级统一领导、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的易地扶贫搬迁责任体系,对搬迁各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层层压实攻坚责任。省发展改革委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步建立“党组成员联系市州、处室部门联系县区”督导责任机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对于政府统规统建的安置住房,严格执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住房质量安全。对于搬迁群众自建和联建的安置住房,在坚持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指导各地健全完善符合本地特点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对有建设能力的搬迁农户,尊重其主体地位和生产生活习惯,由群众按照设计户型、面积、标准和时限自主建设住房,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通过群众的有效监督来保证工程质量,激发了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牛肉拉面培训。

强化后续扶持,做好搬迁“后续文章”

搬迁任务完成后,省委省政府将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任务,继续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

今年5月,省政府在临夏州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及时总结有关县区后续扶持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组织各地通过现场学习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目前,全省形成以县域经济发展为支撑,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引领,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导,各具特色的产业扶持新格局。部分地区引进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全面发展。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发展路子,采取“自建”和“外引”相结合的办法,探索推广“蓝天模式”“康美模式”“中天模式”和“中盛模式”等龙头企业帮扶机制,基本实现了每个县区都有龙头企业带动。

民乐县依托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园、戈壁农业示范园等种植基地,吸纳搬迁群众参与发展,生产的有机蔬菜、水果成为高端食品远销省外,实现企业与搬迁群众共赢发展。古浪县依托黄花滩安置区万亩戈壁农业示范基地,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座1.6万亩,养殖暖棚2.4万座万平方米,搬迁群众通过“羊银行—贷母还羔”的模式获得收益,羊存栏量跃居全省前列。

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区以大中型安置区为重点,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建设一批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同时开展“三变”改革,完善群众利益链接机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突出确权、产业、主体、入股、融资五个关键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我省还把及时就业作为搬迁群众“稳得住”的重要举措。建立台账盯就业,劳务输转稳就业,项目扩岗增就业,技能培训促就业。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及时让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通过社会融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后续扶持的新征程上,已脱贫搬迁群众将继续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图片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