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十八拍文学沙龙在杭州举办
2024/8/9 来源:不详看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902638.html
4月23日,杭州下了场小雨,天气微凉。晚上七点半,叶舟的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文学沙龙在杭州“纯真年代”书吧举办。
“纯真年代”是杭州很有名气的书店,在当地有两家分店,举办本次活动的是宝石山店,就坐落在宝石山半山腰,被评为“年度浙江省最美书店”。
暮色里,陆续有人踩着潮湿的石阶沿山而上,他们是《凉州十八拍》作者、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文学博士、杭州师大人文学院教授王侃,诗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沈苇,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诗人梁晓明、泉子、张海龙……进门依次落座,大家围绕“河西走廊,伟大的地理与文明”主题,就《凉州十八拍》展开分享讨论。沙龙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编辑周思进行主持。
《凉州十八拍》是著名作家叶舟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就是以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凉州为原点,聚焦河西走廊的历史、地理、文化,塑造了一批来自民间且拥有文化自觉与大义担当的凉州子弟、义勇之士和热血少年,全景式呈现了一幅河西民间社会风情的长卷。年12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出版。
“……择上一日黄昏,县衙后门驶出了一辆呢子车轿,彭志研率着师爷和车把式,出城东向,夤夜赶往了古浪县……”沙龙开场,张海龙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凉州十八拍》的开头。这个长在兰州、现居杭州的西北汉子以其雄厚的重低音,已经将氛围感拉满。
沈苇和叶舟在青年时代就已相识,是多年的“诗歌战友”,素来以“小叶、小沈”彼此称呼。当晚的文学沙龙上,沈苇评价叶舟在《凉州十八拍》中运用的是一种“混血语言”,诗性、冷峻、精准,还透着西北“花儿”的婉转高亢。沈苇还引用了一个朋友的说法,“中国文学需要边疆精神的鼓舞。”他认为,这句话对叶舟的《凉州十八拍》同样适用。
“这是一部关于伟大地理和伟大文明的史诗。”王侃之前就对《凉州十八拍》下过论断,这次当着叶舟的面,他重申了这句话。他以一个“职业读者”的身份,将读完《凉州十八拍》的感受概括为“飞鸟的心,蚕的速度”。前者是说主题立意高远激烈,后者是指叙事速度推进从容。谈及《凉州十八拍》的语言时,他又高度概括为“上天入地”——雅到天上,俗到土里,既有书面语的端庄,还带有西北辨识度的口音、语流,可贵的是叶舟可以将这些融为一体。他还谈到,《凉州十八拍》书写的少年精神是一种重要的西北精神资源。
对于王侃的分享,梁晓明认为是“专业高级的导读”。在梁晓明看来,叶舟的小说语言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他打了个比方,就像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野牦牛”。
当晚沙龙上,叶舟追叙了和当年“诗歌战友”们的情谊,唏嘘时间飞快。他谈到,自己近年来接连推出《敦煌本纪》《凉州十八拍》两部各百万余字的大部头,和早年海量阅读、大西北漫游、之前的中短篇小说写作训练等都有关。敦煌在西,凉州在东,终于找到了河西走廊,就停不下来,他形容自己是“蓄谋已久、磨刀霍霍、枕戈待旦”。
夜色愈浓,外面又下起了雨,书店内谈话依然热烈。
在互动环节,有位读者认为叶舟在《凉州十八拍》把诗意的语言藏起来了,叶舟的回答是“可能自己成熟了”;一个湖州小伙说准备“五一”去河西走廊,叶舟建议他去酒泉的花城湖;叶舟还善意提醒一个也在写作的女孩子:“你一个小丫头,写作中不要急于定型一种腔调,但一定要坚定一种郑重的人生态度。”
活动最后,叶舟朗诵了自己的诗歌《怀想》,沈苇朗诵了叶舟的诗歌《辞典》。随后现场读者排起了队,捧着《凉州十八拍》找叶舟签名、合影。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张海龙
图丨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景永鹏(部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睢静静、纯真年代书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