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真的勇自驾走了一条地图上没有的路,
2024/6/3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做自媒体,乐趣之一是可以和网友们交流。网友中有很多旅行达人,他们会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就像这次,根据网友们的指点,我和家人勇敢地自驾走了一条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路,竟然也顺利地从秦岭以北的蓝田县翻越到了南边的柞水县。
翻翻地图,回顾旅程,我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居然走通了从辋峪,经西采峪,到柞水县北部的路。
路线是这样的:
西安市蓝田县——辋川——西采峪——红门寺村——白岩沟——肖家沟——分水岭——大香炉沟——商洛市柞水县香炉沟村——县道
路程:60公里
车程:两个半小时(含走走停停玩的时间)
路况:较窄的水泥路,普通轿车可通行。
1、西采峪及红门寺村
西采峪是“秦岭七十二峪”之一的辋峪上游的一条峪。辋峪从峪口延伸至约20公里处时,上游一分为二,东有“东采峪”,西有“西采峪”,两条峪道的长度都在25公里左右,直抵秦岭分水岭主梁,与陕南的商洛市柞水县相接。
葛牌镇在“东采峪”,我们已经走过了从葛牌镇翻山到柞水县的路。也就是在发那一段路的游记时,网友们告诉我,从“西采峪”的“红门寺”也能翻山到柞水。
网友们只大概说了一下,并没有提供详细的线路信息,然而,勇猛如我们,不管前路如何,开着车就出发了。
首先导航“红门寺”,经蓝田县从辋峪进山,经过王维隐居的“辋川”,直至西安市饮水工程——李家河水库处,根据路牌指示上坡,沿水库西侧蜿蜒狭窄的公路,经西采峪一号隧道、二号隧道,翻越一个海拔近千米的垭口后,就到了西采峪内。红门寺已然只有约10公里了。
这一路虽然沿水库而行,但几乎看不到水,一方面围栏和树木把水库挡得严严实实,一方面路面狭窄盘旋,右侧山体边坡又有大段的滑坡残迹,不便停车。
红门寺过去是一个“乡”,曾和“玉川乡”合并为“玉川镇”,是蓝田玉的玉石发源地和主产区,过去玉石开采和加工业很红火。随着秦岭生态保护和李家河水库修建,玉川镇近两千人移民搬迁到山外,镇子也撤并到辋川镇了。“红门寺”目前是辋川下辖的一个村。
从辋峪口进山29公里,约1小时车程,我们就到了“红门寺”,此地海拔米,较辋峪口已升高了约米,然而,却并不算凉快。
山里聚居的人们不在少数,我原本以为红门寺已在深山里,人户一定稀少,没想到来这里后才发现沿河而居的房子连成一线。
村中心依然还有过去“乡镇”的气度,有一条长约一百米的街道,有医院、超市、警务室、宽敞的村委会广场和气派的红门寺九年制学校,虽已取消“乡”的头衔,这里仍是大山里的繁华中心。
红门寺扼守在两条水流交汇的地方,从这往前,道路溯流而上,分岔成两条,一条向东通往甘家坪村,一条向西通往西河村(过去的龙王庙)。我们向西,继续深入。
2、白岩沟村及分水岭段
姑且称路边这条河为“西河”吧。秦岭里很多地方都这样根据方位命名河流。过了红门寺,我们导航“白岩沟”,就进入了“西河村”的地界,从这去往分水岭,还有十二三公里路程。
“西河村”是一个近几年新诞生的组合村,于年由原来西河流域的龙王庙村、狮子沟村、小沟口村和白岩沟村合并而成。当我问村民此地为何地时,村民还是习惯性地告诉我,此地为“龙王庙”“白岩沟”等等,他们好像还没有习惯“西河村”这个新地名。
从红门寺到白岩沟,随着海拔继续攀升,人户逐渐减少,风景逐渐变美,空气也变得清凉起来,开始有了森林静谧的感觉。
漂亮的土豆花
不时可见路边的养蜂基地和菌类大棚的牌子,它们都曾是过去的乡村扶贫项目。大山深处虽美,却也真的贫困,即便现在,也能通过路边低矮的土房,看出来乡民的物质生活并不是很富裕的样子。
清流一脉,潺潺湲湲,溪边更有红红的山樱桃勾人。到了这里,我们开始频繁停车下来玩。在白岩沟一号桥的桥洞下,我还惊起了好大一片白蝴蝶,像精灵一般的奇遇,让人记忆很深。
端午,山樱桃熟了
原来从红门寺过来的路叫“红白路”(红门寺-白岩沟)
过白岩沟,始终沿左手边道路而行,经肖家沟,道路开始显示出荒芜的迹象,最后一户人家也已远去,我们开始翻越分水岭。
然而,并没有想象中的荡气回肠的盘山道路,水泥路在林间缓缓攀升,几个来回就到了一处黄土垭口,海拔米——这就算翻越分水岭了。
分水岭翻梁处
3、柞水香炉沟至县道
翻过分水岭,我们就离开西安蓝田县,进入商洛市柞水县了。尽管景观上没有太大差别,但在行政上,却已经是大的跨越。地理上也是——理论上来说,我们已从关中进入陕南,从中国的北方,来到中国的南方了。
每次这样说,都感觉秦岭好牛的样子。
翻梁下行,柞水这边陡峭好多,公路盘旋直下,很快就进入一条狭窄的深沟,这便是“大香炉沟”。
大香炉沟沟长约8公里,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它的海拔要急剧下降来米,直至香炉沟水汇入下方东西向的大金井河内——沟道算是结束。这段路很省油,关键时刻踩踩刹车就行。
大香炉沟内有香炉沟村,沟的上半截地势高,居住的人也少。下半截谷地开阔,河边有缓坡宜于耕种,居住的人也就随之变多。
我们在香炉沟村三组,海拔多米处停了一次车——因为看见路边小溪内有人在玩水,也过去瞧了一会儿热闹。
这是幸福的一家四口,趁端午假期从城里开车回山中探望父母。从喧闹的城市回到僻静的乡间,一家人玩得很开心,爸爸妈妈在帮一对小儿女抓鱼,真没想到,这样一条不起眼的溪流里还能抓到比指头还粗的肥嫩小鱼。
这家的老人告诉我,从柞水香炉沟到蓝田红门寺这条越岭路通了三四年了。真奇怪,手机地图上至今还查无此路。
经常看我内容的人知道,我喜欢“古道”。之前,我发过岱峪的“兴安古道”和“岱谷道”(雀谷道)的内容,这两条古道从长安可通安康,路线都要途经“红门寺”,然后越岭至柞水,我想,从红门寺,到白岩沟,翻分水岭,下香炉沟这条路,即使不说是主干道,至少应是过去古道路线之一。
从香炉沟直下,一路伴我们而行、带我们寻幽探秘的小公路突然间结束,垂直与县道相接。
出口处有块县道的路牌
回顾香炉沟口
我们“翻越秦岭南北”的路段也告一段落。然而,我们的旅途并未结束,眼前大金井河的风景更让人眼前一亮,真正的美景还在前方。
感兴趣,可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