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绣花功夫,以赶考心态奋力书写
2023/1/19 来源:不详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绿洲小城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住宅楼栋套,可容纳2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迁入住。武威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王斌
年,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镇芦草沟村村民雷月芳搬家了,从偏远小山村搬到新建成的绿洲小城镇。60多公里的路上,她一次头都没有回。
芦草沟村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当地老百姓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吃水靠挑。如今,这里建成了万亩戈壁农业、万亩枸杞基地、万只种羊繁育基地、万头肉牛育肥基地、万袋食用菌基地、5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和扶贫车间等,形成了种植养殖主导、扶贫车间带动、公益岗位补充、劳务输转增收、个体经营带动、政策兜底保障的立体产业格局。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成了绿洲小城镇的真实写照。
“十三五”时期,面对易地扶贫搬迁这道考题,甘肃省以“赶考”的心态推进工作,下“绣花”功夫,立足省情实际,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头号工程和重中之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甘肃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等“1+4”工作方案,围绕“搬迁哪些人”“搬到哪里去”“补助多少钱”“生计怎么办”“搬后如何管”等问题,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系统、全面规范。以易地扶贫搬迁促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以群众搬得安心、住得舒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顶层设计
明确“搬迁哪些人”
甘肃是全国最早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省份之一,早在年就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省份。~年,累计搬迁贫困群众22.4万户.6万人。年,甘肃对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目前,11.4万套安置住房已全部竣工,群众基本实现搬迁入住,顺利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省级易地扶贫搬迁牵头部门,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头等大事,建立“委党组成员联系市州和未脱贫摘帽县、各处室联系县区”工作责任机制,切实做好政策设计、项目推进、组织协调和事中事后监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县和乡镇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责任主体,全力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一户搬迁群众身上。
搬迁哪些人?甘肃省紧盯居住深山区、生活条件差、就业无技能、增收无门路和就地脱贫难的贫困人口,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以“应搬尽搬”为原则,广泛宣传,深入调查。对符合条件的搬迁农户,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逐级公示、层层审核”原则,将需要易地搬迁的49.9万建档立卡群众确定到户到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做到有进有出、对象精准。
同时,围绕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为主体,将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确需实施同步搬迁的其他群众纳入甘肃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同时,按照“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的要求,分3年下达甘肃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合理确定年度目标和建设时序,明确时间任务节点,确保年底前搬迁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直面困难
落实“搬到哪里去”
5年时间,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搬迁,甘肃面临着建设规模大、群众顾虑多、就业压力大和产业支撑少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山大沟深,住房滑坡,浇地靠雨,吃水靠天”是甘肃省陇南市坪垭藏族乡的真实写照。这里三面环山,平均海拔超过米,全乡9个行政村多户,近四成是贫困户。根据规划,坪垭乡将整乡搬出大山,而旧墩村是全乡最后一个易地搬迁的村子。
走出大山是好事,但搬迁户最大的担忧还是生计问题。“搬出去吃什么?”这是每一个动员群众搬迁的镇村干部需要解答的问题。在一次搬迁动员会上,今年60岁的宗如板和乡党委书记罗建军红了脸,“我种了一辈子苞谷,现在让我去种花椒,我不搬!”原来,靠种植玉米,宗如板一年能有元左右的收入,他担心搬下山,这笔收入就没有了。
扶贫工作队决定带上老宗和其他村民代表到山下的花椒基地实地看看。按照计划,农业部门将为搬迁户免费提供花椒树苗和种植技术。心里有了底,老宗和村民们终于同意了。
甘肃省因地制宜选择安置模式和安置区域,实现灵活搬迁。以武威市为代表的河西地区依托祁连山生态屏障保护、石羊河流域治理和黄河调水等工程,以水定地,以地定人,利用国有农林场、新开垦的耕地作为安置用地,通过集中安置和发展设施农业,兼顾了扶贫开发和生态治理;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区和以庆阳为代表的陇东能源基地以就近集中搬迁安置模式为主,依托县城、小城镇、中心村及工业园区等进行安置,引导群众逐步向城镇有序搬迁,实现梯次转移;以陇南市为代表的南部山区实施“依山就势、改善条件”,通过城镇化安置等方式,最大程度解决“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来”的问题。
多种搬迁模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用地难题,充分调动起了搬迁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要群众搬”到“群众要搬”的效果。
聚焦脱贫
解决“搬后怎么办”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群众“挪穷窝”,还要帮助群众“改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谁能想到,七八年前的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还是一片荒漠。如今,新开垦的黄花滩已经变成了一座生态移民新家园。沙丘推平了,道路打通了,蓄水池建起来了,日光温室、养殖大棚搭起来了,包括富民新村在内的12个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和1个绿洲小城镇崛起在黄花滩上。古浪县南部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6.24万群众全部搬入新型城镇化社区,彻底告别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贫困生活,过上了好日子。
康君周是一位靠日光温室实现脱贫致富的村民,“以前在山上是‘懒汉种地’,把种子撒进地里,收成多少就靠老天爷了。”他在山上有20多亩旱地,养着几只羊和几头猪,平时还摆摊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还行,乡上动迁时,他有些犹豫。“这黄沙窝窝到底能不能种菜?”年,往山下搬迁之前,康君周作为村民代表参观还没建成的富民新村时,眼前是一片黄沙,听说要进没有见过的温室大棚种菜,康君周心里更没底。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有了病虫害咋办,大棚温度控制在多少,这些与以前种庄稼不一样的技术,在县乡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康君周一一学会了。“温室大棚种菜是个精细活儿。”康君周说,解决了一道又一道难题,日光温室种出的第一茬西红柿就给他带来了1万多元收入。
如今,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实现了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强化后续扶持
确保“收入如何增”
“十三五”以来,甘肃省先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富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结合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后续脱贫措施,逐户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通过特色种养、扶贫车间、乡村旅游、公益岗位、技能培训及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引导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就地就近就业,夯实脱贫基础。
年建档立卡时,甘肃陇南坪垭藏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处于武都区末尾。为了“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坪垭乡结合“三变改革”,大力培育富民产业。坪垭乡政府引进扬州投资方,与带贫合作联社共同成立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村民年终按股分红。扶贫车间目前用工人,新增的服装、首饰加工车间,又辐射带动多户群众在家就业。
“肉兔养殖示范园”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对口武都区的帮扶项目。武都区投资万元,在坪垭后续产业示范园内建设兔场,由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青岛康大集团租赁经营,力争打造西北肉兔养殖推广示范基地,实现千人就地就业,稳定增收。
临夏州东乡县是甘肃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县之一,能否如期完成搬迁任务,事关甘肃脱贫攻坚全局。马海兰和她的工友们搬迁后进入了东乡县东西协作美佳雨具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工作,负责雨伞的剪裁、缝纫、包边、组装。“以前住在山沟沟里,一家老小靠天吃饭。搬迁后,我不仅能在家门口打工,老人小孩也能照看得上。有了收入,心里踏实,日子越过越好。”马海兰说。如今,她已经成为针车组组长。
“通过精准对接、分类施策,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大力推广以工代赈,东乡县吸纳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群众每户至少2人实现就业。”东乡县委书记马秀兰介绍。
今年以来,甘肃在完成“十三五”建设任务基础上,将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后续扶持工作上来,全力做好搬迁群众返岗复工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指导市县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逐点逐户排查,全部建立了到点到户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工作台账,按期进行调度,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努力实现“搬得出、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
健全配套
加快搬迁群众社会融入
搬出了、稳住了,还要让搬迁户们更有归属感,“安身”更“安心”。
以临夏州东乡县为例,该县“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2.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城镇楼房安置1.6万人,比例达到57%。东乡县坚持把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作为优化入住环境、加快搬迁群众社会融入的工作重心,着力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同时,东乡县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大厅配备了警务室,提供户籍管理、教育、民政、就业服务、法律咨询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所有楼房安置区均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形成了党支部领导、管委会管理、楼栋长分片负责、搬迁群众共同参与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让搬迁群众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加快搬迁群众社会融入。”索南镇城南社区工作组组长张翼萍介绍,安置点社区引进了有资质的物业公司提供专业化管理服务,物业费用实行“免二减三”,搬迁群众入住后两年内免除费用,后三年费用减半。
广河县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在城关镇大杨家和三甲集镇康家集中安置点择优确定6家物业公司入驻,全面负责小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维护等,对特殊困难户给予一定物业管理补助,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古浪县富民新村的户新居民,来自南部山区的新堡乡、干城乡和横梁乡等8个贫困乡镇。富民新村党群服务中心是村民们经常来办事的地方。服务中心设有民政岗、社保岗、卫生岗和村干部值班岗等,分别负责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提供务工信息、受理技能培训申请和产业扶贫及健康扶贫政策咨询等工作。
前年才到村里工作的大学生赵文娟负责民政业务,但问起其他岗位的业务,也能讲得头头是道。“富民新村共有6个居民小区,16个村民小组,来自不同乡村的村民,所办事项各有不同。一旦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在,就得顶上去,各方面的政策都得懂。”在不懈努力下,她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一座座新村迎来易地扶贫搬迁的新主人,告别深山沟的乡亲们带着希望建设新生活的同时,也正在从方方面面融入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未来,甘肃省将持续抓好搬迁成效巩固提升工作,逐安置点逐户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全面做好综合验收,确保“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