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总书记陇原之行有关的故事,你知道吗人
2022/12/21 来源:不详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359009.html
初秋的河西走廊,金风送爽,瓜果飘香。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进行考察调研。悠悠敦煌,巍巍祁连,这古老的陇原,传颂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敦煌见证的爱情:樊锦诗与彭金章的故事
8月19日,习近平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等有关专家、学者发言。
樊锦诗,扎根大漠逾五十载,潜心石窟考古研究。
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樊锦诗选择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她的恋人彭金章则被分配到武汉大学,两人从此开始了长达23年的两地生活。年,她被批准可以离开敦煌,却选择了放弃。彭金章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奔赴敦煌。
年轻时的樊锦诗和彭金章
来到敦煌的彭金章,从零开始建立事业,主持多项考古发掘。特别是主持了莫高窟北区的考古发掘,使莫高窟现存洞窟数量从多个增加到多个,为世界瞩目。
年樊锦诗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她推动敦煌在全国首创“旅游预约制”,撰写《莫高窟第至窟考古报告》,主编《解读敦煌》丛书。随着莫高窟对外开放,一年数十万游客参观令狭小的洞窟和脆弱的壁画不堪负重。可是不让看是不行的,看坏了也不行。她夜夜难眠。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坚持,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竣工,推出《千年莫高》和立体球幕《梦幻佛宫》两部电影。以仿真电影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参观时间,提高洞窟承载量,通过成立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留下“永远的敦煌”。
8K高分辨率的数字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将莫高窟中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塑全方位逼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呼双鹏摄
习近平这样说: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英勇西征的英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
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英勇西征、血沃祁连,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同国民党军队殊死搏斗,用生命筑起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为人民留下光辉的红色印记。
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及第5军、第9军、第30军共余人,根据中革军委命令,从甘肃靖远县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场形势变化,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
红西路军甘肃女战士刘汉润。刘海天摄
发生在年元月的高台保卫战是其中最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的一幕。年1月1日,红五军大部指战员在军长董振堂的率领下占领高台县城后,于1月12日遭到6倍于己的敌人的包围,与敌人进行了九天八夜的殊死战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包括董振堂和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在内的多名西路军将士壮烈牺牲。在长达半年的斗争中,西路军共牺牲0多人,被俘多人(其中多人惨遭杀害),最终仅多指战员抵达新疆。西路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河西大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
通过党的营救及西路军失散和被俘将士百折不挠的奋斗,有多名红军将士回到了党的怀抱。
习近平这样说: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为中国黎明培育新人:路易·艾黎和何克的园丁之情
8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山丹培黎学校考察调研。
20日下午,习近平在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同师生亲切交流。
山丹培黎学校是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和英国工运积极分子何克先生于年创办的一所职业学校。
乔治·何克(-),英国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年来到中国,曾先后担任“工合”西北办事处英文秘书、陕西省凤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
年夏,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在汉口把何克介绍给了新西兰人路易·艾黎。艾黎告诉他,自己正在搞“工合”运动(即“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为支持中国抗战而供应军需民用品。“工合”组织的西北总部设在陕西宝鸡。
甘肃山丹培黎学校艾黎、何克的雕塑
年初,何克担任“工合”西北办事处英文秘书,并被艾黎选中,成为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学校的创办,培养了一批既懂文化,又掌握纺织、机械、化工、会计等专业知识的学生,并发展了机器社、制革社、面粉社、耐火砖社等23个合作社。
年,经过对时局的分析,艾黎和何克决定继续办学,为反法西斯战争保存实力,但学校必须搬迁,带着钱和机器离开国民党势力统治下的宝鸡。秋天,学校迁往了甘肃山丹。
年夏,何克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30岁。在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大字:“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
山丹培黎学校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丹培黎学校秉承“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办学宗旨,寄托着“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的美好愿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上个世纪80年代,培黎学校恢复重建,习仲勋同志欣然应邀担任名誉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曾推动企业资助过这所学校。到中央工作以后,他也一直关心学校的发展。年、年他访问新西兰、英国时,曾对艾黎先生、何克先生给予高度评价。
习近平这样说:山丹培黎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职业学校。路易·艾黎先生提出“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对今天我们发展职业教育依然有借鉴意义。要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办学理念,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六老汉的治沙传奇
8月21日临近中午,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砂石路一路颠簸来到距离古浪县城30公里的八步沙林场考察调研。
8月21日上午,习近平在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实地了解“草方格压沙”作业。
年,在土门公社当过大队支书或生产队干部的6位农民,不甘心将世代生活的家园拱手相让,向沙漠挺进。他们献了自身献子孙,一代接着一代干,被称为八步沙“六老汉”。
3月26日,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贺中强(左一)、郭万刚(左二)、石银山(左三)、罗兴全(右三)、程生学(右二)、王志鹏(右一)在休息间隙吃午饭。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经过10余年苦战,“六老汉”用汗水浇绿了4.2万亩沙漠。八步沙的树绿了,“六老汉”的头白了。年、年,贺老汉、石老汉先后离世。后来,郭老汉、罗老汉也相继离世。
组建林场之初,“六老汉”就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出一个后人,把八步沙治下去。为了父辈的嘱托,石银山、贺中强、郭万刚、罗兴全、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相继接过了父辈治沙的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现在,郭万刚的侄子郭玺等第三代人已加入治沙行列,守护八步沙的未来。
他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三代人苦干38年,至今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六老汉”三代人的坚守,在大漠深处开花结果,当地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接续奋斗,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拍摄的八步沙三代治沙人。
习近平说:我们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建设美丽中国。当前,生态文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与守护千年文明遗产紧紧相牵的伉俪、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英雄、为中国黎明培育新人的外国友人、书写“人进沙退”绿色篇章的普通农民……陇原大地上,一个个身影,一段段故事,用光阴与汗水书写对民族复兴的希冀。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国家的无限热爱。(整理:宋子节、张佳妍、宫宜希制图: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