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古浪大地气象新
2023/6/27 来源:不详美丽的富民新村。
六月的古浪,高原夏菜、中药材、经济林果等长势喜人,日光温室鳞次栉比,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幅农业强、产业兴、农村美、百姓富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曾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时强调。
近3年来,古浪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砥砺前行,日子越过越红火。
黄花滩灌区5号调蓄水池碧波荡漾。
“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
每天,63岁的李应川都会情不自禁地凝神端详挂在墙上的两幅彩色照片。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家走访时的照片,总书记嘘寒问暖,关心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的情景历历在目。”看着照片,李应川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墙上的照片,李应川的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
李应川祖祖辈辈生活在古浪县南部山区,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增收更难。
富民完全小学的孩子们在练习足球。
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从年开始,古浪县持续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富民新村等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生态移民小城镇,共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6.24万人。年5月,李应川一家搬进富民新村,告别土坯房,住进新砖房,成为村里的第一批村民。
为了让搬迁下来的村民住得稳、能致富,富民新村集中修建了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我种的香瓜每斤卖到了5元,一个棚净赚1.2万元。”李应川说,最近正在抓紧时间清理瓜蔓、腾地、晒棚,“我还打算再包一个大棚,种西红柿,增加收入。”
中午时分,富民新村村民党兰东开始做饭。她轻扭燃气灶开关,随着“啪”的一声脆响,蓝焰瞬间升腾起来。不到半个小时,饭菜就端上了餐桌,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村民党兰东用洁净的天然气做午饭。
富民新村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助农增收致富。
工人在富民新村气化站检测燃气管道。
党兰东以前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干城乡大鱼村,一年四季做饭都烧柴,厨房里总是烟熏火燎。“现在我们也和大城市一样用上了天然气,方便又清洁。”党兰东感慨道。
年5月,古浪县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新建气化站,新建输气管线38.6公里,覆盖黄花滩11个移民新村及周边5个乡镇等沿线2.2万户居民用户。年11月,富民新村率先在移民区开展天然气入户工程,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洁净环保的天然气。
“年富民新村整村实现稳定脱贫,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元,村民的幸福梦想,正在一个个变成现实。”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延堂介绍说。
“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
六月,是八步沙林场最美的时节:花棒随风摇曳,梭梭、红柳、沙拐枣、香茅草依偎在环林路两旁,守护着绿色希望。当年风沙肆虐的荒芜之地,如今草木繁茂,绿意盎然。
绿染八步沙。
八步沙林场腹地草木葱茏。
郭万刚带领林场职工为树木浇水。
挂满果子的山楂林。
八步沙林场腹地,大蓟蓬勃生长,绽放出美丽花朵。
郭万刚在查看树木长势。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为保护家园,20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41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实地察看当地治沙造林、生态保护等情况。
“当时我们正在眼窝子沙治沙点压草方格,总书记走过来和大家亲切交流,并拿起开沟犁,开沙沟、铲黄沙,动作娴熟,一气呵成,一看就是‘老把式’……”习近平总书记来林场考察时的情景,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郭万刚至今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鼓舞着八步沙林场职工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新修的环林路在林区延伸。
工人在采摘串收番茄。
“总书记视察林场后,我们全体林场职工热情高涨,信心十足,大规模开展防沙治沙,完成治沙造林2.59万亩,退化林修复1.85万亩,有效推动了古浪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郭万刚说。
近年来,八步沙林场开始向古浪县北部沙区进发,主动跨区域承包治理八步沙北面的黑岗沙、大槽沙和漠迷沙,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形成了一条长10公里、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使近10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