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祁连山开辟新天地
2023/1/25 来源:不详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210611/9051934.html
李应川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 花滩生态移民区福民新村的“网红”农户,年,从世代居住的祁连山区搬到了新修的移民新村。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当地考察时到过李应川的家里。至今回忆起总书记来时的场景,李应川依旧喜不自禁。他指着家里客厅墙上挂着的两幅和总书记的合影说,“总书记说了,真不错,搬进了新房。”
去年年底,在外打工十几年的小儿子李建平回来了,这一次他准备留下来,“准备在家建大棚、养羊,帮助爸爸成立合作社,做出自己的产业来。”
古浪县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李应川一家6口人曾经居住的横梁乡位于古浪县南部干旱贫困的山区里。年,古浪县开始大规模实施 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富民新村就是 花滩生态移民区的一个点。
年富民新村竣工后,李应川一家花了2.5万元,加上当地 府补贴和易地扶贫搬迁长期住房贷款,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最近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李家至今还保留着山上老房子的照片: 泥墙、土坯房。和现在的瓦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搬出祁连山时,李建平并不在家。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读完初中后李建平走出大山,在新疆、江苏和山东青岛等地辗转打工,每年仅在过年时回家呆上一个月。去年回家探亲时,李建平 次走进了自己的新家,“回到家才真实感受到,房子太好了,太高兴了”。
虽然对祖祖辈辈生活过的老房子仍有留恋,但为了摆脱贫困和为了下一代孩子的学习生活,他们觉得“一定要搬下来”。李建平告诉记者,“以前下山难,车也少,稍不注意就会错过班车,现在不仅有多趟班车,还有了公交车;以前吃水要自己去挑,现在都是喝自来水,洗衣服做饭都方便了很多”。
这两年,李家的合影也多了起来,有李应川老两口在新家院子里的合影,有大儿子一家的合影、兄弟俩的合影,还有艺术照。实现了“拍照自由”,李建平说,“合影、拍照很简单,只要碰到照相馆,就能去拍照留念一下”。
李家的变化是富民新村户村民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整齐的房子,户户通自来水,道路全部硬化,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幼儿园、读小学,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村医6名,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齐全。在全村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后,今年2月,富民新村还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如何确保“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富民新村 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延堂介绍说,村里把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积极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和养殖业,“如今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座,重点种植西红柿、辣椒和火龙果等,棚均收入在2万元左右;建成养殖暖棚座,羊存栏2.58万只、牛头等等。”
“以前家里种了7亩多的旱地,主要是靠天吃饭”。去年下半年,李应川接受 府2万元贴息贷款以及4.98万元补贴建了一个蔬菜大棚,又接受 府1.8万元贴息贷款以及2.8万元补贴,建了一个养殖大棚。如今这两个“小康棚”开始给家里带来丰厚的收益。
这也让李建平觉得,“既能在家门口赚钱,又能照顾父母,帮家里打理大棚的同时还发展了自己的产业。”一年间,和他一起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返回家乡“搞事业”的多了起来。
趁着古浪县推出“贷母还羔” 策的东风,李建平在父亲的带领下,不仅在日光温室里种起了西红柿,还做起了“羊倌”:在村里免费领了20只羊,自己又买了20只,“养羊的规模越大,效益越好”。以前打工时包住宿、花销少,一个月赚元能省下近元。“但那毕竟是在外地,在家更有奔头儿”。今年下半年,李建平计划着协助父亲筹建农牧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
如今,一步步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富民新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发展。
张延堂说,“村里在着力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只要我们肯努力,产业发展一定能带大家走向致富路。”
据介绍,今年由古浪县扶贫开发公司投资5.5亿元建设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计划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座,预计10月底建成投产后,产品将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和中亚地区;由陕西海升集团投资4.3亿元新建的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产业项目,规划新建12万平方米智能果蔬综合型玻璃温室,计划10月底建成投运,全年可生产串收番茄吨、培育优质蔬菜种苗万株,预计可实现产值1.32亿元,将带动周边名贫困群众实现务工就业、稳定增收。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