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平一部让甘肃人尴尬不已的影片电影
2023/1/10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前言:《隐入尘烟》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我觉得作为甘肃当地人的崔永平老师是有发言权的,崔老师对电影中说的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罗城乡的情况是了解的,年以前当地就比电影中所描述的富裕了,为什么还能拍出这样的影片?值得人们深思......。
一部让甘肃人尴尬不已的影片
——电影《隐入尘烟》观后感
文/崔永平
最近,一部反映甘肃农村生活的电影《隐入尘烟》突然火爆。
该片于年7月8日在国内上映,止9月1日19时56分,票房收入即突破万元,之后又“逆袭”了单日票房榜冠军,以每天万的速度飙升,成为今年国内华语电影中的一个“奇迹”。止9月7日,终于在国内上映第62天的当日,《隐入尘烟》总票房突破1亿元,并入围了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处于好奇,我也大致浏览了一遍这部来势汹汹、“好评如潮”的“尘烟”。打开电影,满眼都是熟悉的场景:荒凉贫瘠的西北土地,朴实无华的张掖方言,土到极致的农村生活,痛到极致而且心酸、凄美的“爱情”故事——说实在话,看完电影我的心里一直很压抑,除了一个“苦”字没有看出其它的“精彩”,我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主题?
电影的主要剧情:女主角曹贵英(海清饰)常年在哥哥嫂子家过着被人嫌弃的生活,而且贵英从小被折磨落下病根,不分时间场合会小便失禁。由于没有生育能力,一条腿还不能正常走路,近30岁了婚姻问题还没有着落,后经哥哥嫂子积极“撺掇”才与邻村的大龄单身汉马有铁(男主角)结了婚。
男主角家有“金银铜铁”四个兄弟,马有金、马有银皆已英年早逝,虽然三哥马有铜日子过得不错,但他不愿意接纳四弟马有铁在他家长期居住和生活,后来以侄子要结婚为由把他分离出去,寄居在村里一间弃置的空屋中,同时还有一头毛驴陪伴着他,成了全村“最穷的人家”。
马有铁与曹贵英结婚之后,小日子一下子充满了盼头。马有铁不嫌弃曹贵英身体的疾病和残疾,而且更加勤奋努力地经营他的那份土地。从春天的耙地、施肥、播种到除草、浇水、施肥,马有铁一直奋斗在前,曹桂英也努力地帮助着他。到了夏天,他们的麦子丰收了,他们收割、打碾,粮食入仓以后,终于露出了喜悦的笑脸。
后来村里根据上级要求开始拆除空闲房屋,马有铁和曹贵英即无家可归。他们决心自己盖房,于是开始平地皮,脱土坯,泥里水里,一砖一瓦,终于又“磊”又起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还养了借了10个鸡蛋孵了一窝小鸡,想依次攒钱给贵英治病。
再后来在村里收购粮食的大老板得了一种怪病,需要大量输入一种特殊型号即“熊猫血型”的血。但是全村偏偏只有马有铁是这个型号。因为这个老板还拖欠着全村人收购粮种的钱,大家都希望老板的病尽快好起来,以便早日要回欠款。于是心地善良的马有铁又开始忠实给这个老板无偿献血。而且是一边献血,一边还要下地干活,经营自己的农田。马有铁的日子过得实在是辛苦和无奈。
但是好景不长,风云突变。有一天生病的贵英去田头给马有铁送饭时,突然头晕掉进河里被淹死。丧妻的马有铁如遭雷击,他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于是他卖光得了粮食,放生了毛驴,归还了种子欠款等,追曹桂英而去……
看完《烟尘》我总觉得有些尴尬不已,这里演的是甘肃的张掖市高台县吗?但是影片明白地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地是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的罗城乡花墙儿村。
学过地理的人都应该知道,甘肃的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也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据官方数据统计,多年以来河西走廊三地提供了甘肃全省2/3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麦和瓜果蔬菜。而且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位居河西走廊中部的高台县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敦煌种业”的种子培育基地,这里培育的玉米种子规模大,质量好,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现在人们都知道了“GDP”这个概念,知道GDP高的地方富裕,GDP低的地方贫穷。因此人们都知道甘肃的贫苦甲天下,是因为甘肃省人均GDP在全国倒数第一。但是,甘肃省共有58个普通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43个,唯独没有张掖和酒泉的名字,而且年张掖市人均GDP达4.65万元,名列甘肃各市州的前列,这次不知怎么被“尘烟”拉上了名单,岂不让许多的甘肃人尴尬不已?
我虽然没有去过高台县的罗城乡和影片故事发生地的花墙儿村,但是我对这里还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记得是年后的一个春季,我们所属的高台县支行发生了一起经济案件,网点负责人王某为了吸收教育储蓄存款,竟然突破“界线”到罗城乡的侯庄村和天城村上门揽储。王某通过多次的优质服务赢得了村民储户的信任,并以存单用完为由直接吸收了部分村民的存款,只打了存款白条。后来将吸收的存款全部纳入自己控制的账户挥霍。案发后王某畏罪自杀。
我们在调查县支行为什么允许王某到农村吸收存款时,县支行称这里的农民很富裕,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存款,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元不等。后来我们将案件报告总行,总行考虑涉及农民利益,因此决定该案中凡涉及农民“打白条”的存款全部予以兑付,最终我们兑付农民存款多万元——这起案件再次告诉我们罗城乡的村民真的并不贫穷。
“尘烟”的火爆使我担心其对不了解甘肃的人们产生误导。一些南方人本来就不太了解甘肃,有时候由于媒体和影片的不正面宣传,往往会误导观众对客观事实的认知。
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大约是年左右,我到深圳开会,住在同屋的一位广州同仁一直劝我多喝水,刚开始我没明白什么意思,后来他又一次劝我喝水,我就问他什么意思,他回答说:“你们那里不是缺水吗,你可以借此机会多喝点呀!”
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我们那里缺水的?”他说是从电视上看的。后来我专门邀请他来兰州看看,他到兰州以后才大吃一惊,原来兰州是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他惊呼是某媒体误导他十多年呀!
至于兰州的夜晚可以听到狼叫声,城郊的人们上下班都骑着骆驼之类的“经典故事”,都是逗人一乐的笑话而已,千万再不要以讹传讹,耽误了年轻的一代!
我是真心地祝愿“尘烟”持续火爆,导演一边持续把银子收着,一边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得奖,但是千万不要给中国人造成在中国甘肃最穷,在甘肃张掖最穷,在张掖高台最穷,在高台罗城最穷,在罗城花墙子最穷,在花墙子马有铁最穷的惯性思维。
如果如此,甘肃人就更觉得尴尬不已了!
当今,西方文艺界流行一种“新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即为了加强故事的“真实”感,拍摄电影时经常邀请非职业演员来饰演角色,或者尽量用实景而不是在摄影棚里拍摄,而且影片中的人物对白也使用地方方言等。有时为了追求“绝对真实”,难免不惜虚构或夸大故事的情节,通过反映愚昧、落后、贫穷、低俗、甚至粗野的情节、镜头,来迎合西方人的胃口。
“尘烟”无疑也是模仿这个套路做的。比如电影中女主角结婚当夜就尿湿了裤子,竟没有换洗的裤子就将屁股对着灶火门烤;男主角一直舍不得吃鸡蛋,是因为家里太穷;新夫妻把买一台电视列为他们终身奋斗的目标;小两口在盖新房时从头至尾只有两个人在劳作等等,这几点可以说完全不符合21世纪后张掖和高台县的实际。
而且影片从头到尾就如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没有亲戚、没有邻居、没有集体、没有政府、更没有党的组织和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机构。全剧没有出现过队长、村长、“第一书记”之类的政府人物和称呼,更没有提到过近几十年来最能打动农民的“取消农业税”“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以及使农民最得实惠的“最低保障”“新农合”“建房补贴”“困难补贴”等政府抚农、助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所以我没有看懂影片想表达什么主题?
我觉得不管是新现实主义还是旧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艺术总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增加人们的正能量,低于生活只能增加人们的负能量。负能量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污蔑,对原有生活的亵渎。
当然,我们甘肃还很穷,甘肃人民在脱贫攻坚、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甘肃人民勤劳朴实,踏实肯干,一定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一定会将贫穷、落后、愚昧的印象统统隐入尘烟。
作者简介:崔永平,甘肃古浪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年参加银行工作,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金昌分行和省分行从事人事教育、纪律检查等工作37年。爱好文学,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游记等各类文章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