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谈两山绿水青山带笑颜中国网

2022/10/28 来源:不详

全国政协常委尚勋武:

“两山”理念助推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良性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完善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根本上扭转了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污染防治、脱贫攻坚、经济转型取得瞩目成就。

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西部生态脆弱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良性互动。

比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挖掘境内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域旅游无垃圾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发展。5年时间,全州旅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实现了翻番,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武威市古浪县从年开始,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富民新村等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生态移民小城镇,共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群众6.2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解决了古浪县南部山区群众出门难、就医难、就读难等问题,也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实践证明,保护为了发展,发展能更好促进保护。

建议国家层面组织进一步深入全面研究,特别是在生态保护的重要制度机制方面加强研究,促进落实,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流域共治共享的局面,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作者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全国政协委员严可仕:

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福建、福州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的重要孕育地和创新实践地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战略设想。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推动水土治理、绿化福州、内河治理等工作,要求永泰县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走绿水青山的发展方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福州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守好“绿水青山”,同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挖掘“金山银山”。一是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切入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一革命五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集体林权改革、长汀水土保持、海洋生态保护的工作思路,调动群众保护生态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探索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制度改革,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更好地把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振兴动力,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为此,建议:

一、大力整治乡村生态环境,守好“绿水青山”。健全完善乡村生态环境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生态环境在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和权重。抓紧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污水、垃圾等重点领域整治。把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引进乡村治理体系,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的良好习惯。

二、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变资产的可行路径,解决好涉农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各级政府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通过“多规合一”将自然资源资产落到信息化平台上,为“生态家底”贴上价格标签,同时建设商品交易平台,构建“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转换通道。

三、深入挖掘“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在持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大农村生态资源的价值开发。鼓励各地通过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山区林业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机统一,走出一条“以生态促发展”的农村致富之路。

(作者系民进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全国政协委员姜军:

毫不动摇地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先后带队围绕科学编制少数民族地区“十四五”规划、沈大经济带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等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很多地区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环保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大气污染、饮水不达标、生态遭破坏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生态补偿机制和相关工作中还面临着工作进展不平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生态补偿效率低、不同层面合力发挥不够、缺乏专门立法等问题,一些生态红线、水源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地区的发展面临一定困难;三是缺少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和治理基础仍很薄弱;四是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来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管控体系还需要深入思考。

为此建议:

一是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加大生态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力度纳入发展规划。牢牢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东北地区更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重视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落实“两山”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阵地。要落实好国家兴边富民政策,制定出台区域发展支持政策,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地区发展合力,巩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促进人文和生态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

三是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综合分析资源型城市资源、区位、要素等方面优势,找准转型定位,确立新的主导产业和替代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关于矿山修复治理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生态修复。

四是进一步增强“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意识,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要推动各项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实,着重解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饮水、居住环境等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相统一。

(作者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

全国政协委员严彬:

贯彻“两山”理念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高度,立足迎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开篇之际,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两山”理念不仅是对先人的一份责任,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保护好绿水青山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在国家整体部署和政策统筹下,向全民宣传环保理念,发挥各领域力量参与其中。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绿色梦想。过去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北京原四大风沙源之一的昌平南口进行生态修复和风沙治理,累计回填土方万立方米、种植各类苗木3.2亿株,建设绿地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成为京北的一张绿色名片,有效为北京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向好作出了贡献。北京华彬生态园于年荣获人民网企业社会责任奖“绿色发展奖”。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的经济建设能力也逐步增强,拥有了更多发展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产业的基础和能力。从风沙地到生态园,面对未来,我想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引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原有青少年户外健康运动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生态修复种植、推出生态环保理念的数字科技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人馆等新理念、新科技,打造面向青少年的教育示范基地,让下一代以“看得到、摸得着、记得住”的现场体验,从小树立环保理念和爱护大自然的习惯。

生态环境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近年来的考察与实践过程中发现,实现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仍然任重道远。站在这个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上,希望下一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振兴美丽乡村。

在湖北省竹溪县,我们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起来,已有3年经验与成果。那里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也是全国最好的水源地之一。在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前提下,华彬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技术,以一级A标准建立污水处理站,建设人工湿地,保护当地的绿水青山。同样把生态修复与保护同教育结合起来,秉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跳出发展和保护的零和博弈。年9月,华彬芙丝水源地被竹溪县国土局正式评为“绿色矿山”。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华彬集团董事长)

全国政协委员王晶:

以“数字化”思维推进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最雅俗共赏、深入人心的一个基本理念,蕴含着“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中华民族智慧,也凸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内涵。

工业文明余年,给地球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两山”理念15年,为世界生态文明治理提供了一份充满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两山”理念背后,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上世纪80年代,全国生态意识都还很薄弱,在宁德工作的习近平着眼于长远、立足于人民,提出“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充分体现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的价值理念。

践行“两山”理念任重而道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问题:价值理念冲突仍然严重;受部门间、区域间壁垒的阻隔碎片化、时段化;以“事”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道至简,构建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格局,建议从以下着手:

第一,体系建设方面:以“数字化”思维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在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数字化治理需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找到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中问题和痛点的根源,实现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改变过去以“事”或“物”为中心的传统,用数字化思维构建实现以“人”为中心实现生态文明治理战略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多元化的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政府自上而下以及社会组织、公民等自下而上相融合的双向治理系统,打破部门、区域孤岛,提升生态治理效能。

第二,能力提升方面:以“数字化”技术打造现代化治理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态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撑,应将其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精准化、精确化,这不仅对生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

全国政协委员马骏:

促进中医药发展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举措

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中药种植,开发中医药生态养生旅游,符合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近年来,“健康中国”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对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空前,多省将中药材产业纳入了“制造强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为大地增绿、民众增收、财政增源”的产业特性,是典型的“生态经济”。中医药可助力山村扶贫。充分利用山地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扶贫新模式,是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有效措施。

除了中药材种植,应将中医药文化资源和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开发,开创中医健康养生旅游新模式。拓展中药材基地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科普功能,将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有机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还可以开发养生保健、生态旅游等服务为主题的旅游新业态。例如,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当前,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促进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

总之,加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合作,对于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未来以大健康产业多维度共建为抓手,更好地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作者系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全国政协委员刘聪:

切实让“两山”理念落地生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浙江、陕西、山西、宁夏等地考察调研,每到一处都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项工作,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不折不扣落实“两山”理念。一方面,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需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这是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培育一批环保企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何更好践行“两山”理念?江苏自然资源系统将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二是积极履职尽责,努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充分挖掘林地、草地、湿地利用的潜力,使其尽快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三是牢牢守住红线,做好国土开发保护工作。严格划定并认真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力争到年,江苏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

(作者系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

从“两山”理念看绿色建筑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打开了一条新通道,更为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指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建筑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实现建筑与环境优化和谐统一,将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环保、经济有机融合,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则是对“两山”理念最具体的实践。

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可以从方案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思考。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强调和倡导适宜性适度性设计。要避免过度追求不恰当的高大空间和超大尺度建筑;避免为了追求夸张特异效果,再依赖高耗能的设备节能、以达到环境指标要求的做法;避免为追求形式主义而带来高能耗。

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对地方性文化的保护,延续和传承历史文化脉络,适宜且适度设计,创作和环境相宜的建筑。让“绿水青山”的人文与自然特性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建筑技术设计中,尽可能采取被动式建筑优先的设计策略。结合当地气候及地形地貌条件,在保障建筑功能的同时采取合适且简单的被动技术,更要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善于挖掘建筑的生态性,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如合理布局建筑朝向,保证充足的采光通风和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尽量选择地方性和可再生性建筑材料,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采用适宜的保温方式降低建筑能耗等,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建筑对环境的友好,达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共生。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践行“两山”理念的过程中,重视对地方性文化的保护,延续和传承历史文化脉络,适宜且适度创作设计与环境相宜的建筑。让“绿水青山”的人文与自然特性得以延续和发展,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是我们继续笃行的设计重点,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追求的美好愿景。

(作者系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