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县太爷刘尔能作者金如山甘
2023/2/11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百姓心中的“县太爷”刘尔能
我是长城镇五墩村的86岁老农,看到武威日报刊登的《热血丹心铸丰碑》,一下子勾起了已经尘封多年的记忆。
“在干部群众心目中,他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心怀使命,情系民生,是合格共产党员。虽然他离开这个世界许多年了,但他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仍然被人们频频提起,他就是被誉为“土水利专家”的共产党员刘尔能。”
武威日报这段开篇语基本上贴切地描绘了一个优秀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但是,作为我们心中的“县太爷”,他朴实无华、一心为民、吃苦耐劳、疾恶如仇的桩桩件件“小事”更加能够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时代的楷模!
年,长城公社的群众餐风露宿在和古浪县接壤的荒地开荒种地,古浪县土门公社的社员认为我们抢占了他们的土地,几百人突然趁夜抢走了长城老百姓开荒所住窝棚里的铺盖、农具、炊具,长城老百姓马上组织了十一个大队的一千多群众和古浪县土门公社的一千多群众在洪水大队南,为了争夺土地而杈靶铁锨、钢管木棍齐上阵,老人孩子婆娘总动员,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刘县爷”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长城公社的农民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这块土地的历史归属。“刘县爷”认真听了后没有表态,又去向土门公社倾听群众要求,在那样混乱的场面,“刘县爷”首先通知长城公社社队干部:“必须管好自己的人,谁的队里的人动了手,你们社队干部就不要干了!造成严重后果还要追究法律责任!现在开始,带社员后退30步!”我们在社队干部的吆喝下,不甘心地慢慢往后退,有的社员嘀嘀咕咕:“刘县爷”可是古浪人啊,他偏向古浪人怎么办?“刘县爷”安定了我们,又去说服古浪社员,让他们不要着急,等古浪县县长来后由他们领导们妥善解决。古浪人想“刘县爷”是古浪人,应该不会胳膊肘子往外拐。所以,也退了30步。
一会,古浪县齐康然县长来了,他们两位县长刚开始还据理相争,后来,“刘县爷”风趣地对周围社队干部说:“你们放心,我是古浪人。可我是武威县县长,齐县长是武威人,可又是古浪县县长,不会偏向任何人,我偏向了武威人,古浪人骂娘呢!但是偏向了古浪人,我又怎么当武威县长啊!齐县长也一样!”大家听了,听到“刘县爷”入情入理的心里话,口服心服。
在两位县长的协商下,划界时武威占了争议土地的70%,比我们原来希望的还多。古浪县社队干部也平静地接受了。我们很奇怪!悄悄地问“刘县爷”,是怎么回事?他说:“武威人多地少,古浪地多人少,我们答应共同从长城到黄花滩修一条公路,方便老百姓车走人行,你们可以不去古浪县,但是古浪县的人从这条路走武威太方便了,这样,对武威古浪人民都有利。所以,齐县长让步了!”我们听了恍然大悟,这是何等的睿智?既解决了长城公社耕地奇缺的问题,又方便了两地老百姓的通行。“刘县爷”不费吹灰之力,巧妙地化解了一场血腥的械斗!
后来,我们在修建通往黄花滩的公路工程中,都自愿义务出工,很快修通了大路,现在这条路成了车水马龙的康庄大道。
年夏天,“刘县爷”准备去勘察如何能够有效地开发沙漠,到了长城公社,在和干部群众座谈中,听说一个大队的民兵前几年在批斗地主老婆的过程中,把地主婆绑在树上,周围架起大火,活生生地把地主婆给烤死了。他勃然大怒,马上让公社领导查清楚这件耸人听闻的案件。个别人悄悄地提醒:“死了个地主婆子,这几个民兵都是贫下中农,不要管了吧!”
由于当时还是在文革期间,清理阶级队伍运动还没有结束,极左思想还是社会主流,追查这样的案件是有风险的,弄不好就会被扣上为地富反坏右翻案招魂的帽子。个别干部心有余悸,善意提醒。
尔能主任(当时是武威县革委会副主任)气愤地说:“地主婆也是人,她犯了法有国法制裁,怎么能够随便让人这么惨害呢?不管他是谁,弄死人不追究,天理何在?必须查!”
由于尔能掷地有声的指示,公社马上介入调查,尔能回到城里,又专门电话通知保卫部(那个时候保卫部行使公检法的权力)立即查这件案子,后来,查清楚就是七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混混用这种惨无人道的刑罚导致了“地主婆”的死亡。七个人都被逮捕判处了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试想,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如果没有尔能这么嫉恶如仇的大无畏魄力和勇气,“地主婆”岂不冤沉大海?
“刘县爷”不但对人如此重视,对一草一木都非常在意。
年的秋天,清源公社一个农民用铁锨砍公路旁边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树头,正在被路过的“刘县爷”看见,马上下了自行车,气愤地斥责:“好好的树你砍了头怎么长大?你的头砍了能活吗?”这个农民不以为然,说:“老子想砍就砍,你算老几?管球的还宽得很!”“刘县爷”看看周围没有熟人,找不到帮腔的,只好自报家门,“我是县革委会刘尔能,你说我管得宽不宽?”
这个农民哈哈大笑,你哄鬼去吧!”刘尔能是“县太爷”,你一个人骑着个破自行车,穿的和我一样,还敢冒充“县太爷”?作势还要砍。“刘县爷”又不能和他硬来,只好急中生智地说:“我们打个赌,我骗了你,这个自行车给你,如果没有骗你,你补种50棵树怎么样?”
那个年代的自行车就是现在家庭的一辆“宝马车”啊!这个农民心存侥幸,马上答应了。“刘县爷”说,你骑上我的自行车去区上(武威县清源区工委)让赵书记来一趟,给我们当裁判。
这个农民心想这个自行车赢定了,真的骑上自行车去到清源区工委大院,正在沾沾自喜地吹嘘,赵书记出来一看,惊诧地问:“你怎么骑的刘主任的自行车?刘主任在哪里?”这个农民恍然大悟,吓得哆哆嗦嗦,喃喃自语:“今天惹祸了,我是中了邪了,骂了刘主任!这下子要蹲班房子了!”
赵书记一边批评,一边推出自己的自行车说:“前面带路,去给刘主任道歉!”到了砍树的地方,找不见刘主任,赵书记赶紧打发工作人员去找,嘿嘿!原来刘主任钻进包谷地和一个老农一边聊天一边掰包谷橛子呢!
出来后,砍树的农民战战兢兢地等候发落,“刘县爷”却说:“不要紧,你不认识我,骂的就不是我!不过你得说话算话,补种50棵新疆杨,树苗区上给你,你自己栽,明年我要检查。”
这个农民唯唯诺诺,表示一定要保种50棵。后来真的补种了,而且长的特别旺。这个农民逢人就说这段故事,感叹“刘县爷”的亲民、简朴和大度。这个人后来成了清源的苗木繁植专业户。这个故事不胫而走,广大农村再也没有人砍树毁林了。农村的自然生态得到了农民自觉的维护,现在的一排排参天大树被风吹过,沙沙作响的树叶仿佛还在讲述着这些半个世纪前星星点点的故事!
长城公社处在腾格里沙漠边缘,日照强,蒸发量特别大,人畜饮水和庄稼浇灌用水,历来十分奇缺,长城老百姓只守着唯一的一条洪水河,这条亘古形成的深沟里,从西湖大队开始不断有泉水泊泊流出,这是长城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河!从明朝开始,民勤人坚持这是他们的泉源,与长城老百姓几百年来械斗不断,明、清、民国道台、县长都曾经进行过无数次协调、判决。但是,纷争还是不断。
年,又一次纷争发生,“刘县爷”带上公社领导让我们当地老百姓带路分头深入沙漠勘察,为了准确确定源头位置,“刘县爷”脱了鞋,和我赤脚在沙漠里走了10里路,到长城新关大队地界实地察看,一路上又饥又渴,好不容易看见人家,我去李忠家要了两个馍馍,我们两个人吃了。后来被民勤毛县长知道后,很感动地说:“刘县长,真正的佩服你,你是胸怀大局的,你定吧,定在哪里我都同意。”后来比较合理地划分了水源。自此以后,再没有发生过一次纠纷。是“刘县爷”的人格魅力平服了两县用水纠纷。
我应该算是“刘县爷”在长城最亲近的人,可是,他的亲近是一种更大的责任,不会因为与你亲近而迁就你的缺点。有一次,我们在群井汇流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带队预制混凝土U型渠块,混凝土保养期没有及时洒水维护,凝结度不高,他下乡检查工作路过,看见我们预制的U型渠块,发现明显渠槽,他下乡检查时用手一掰,居然被掰掉了一块,他登时大发雷霆,指着我鼻子骂:“你们怎么搞的?都是吃下野麦子的,国家的钱能让你们这么糟蹋吗?这样的渠能够糊弄几年?将来就不怕后人骂你们吗?”骂得我们哑口无言,心悦诚服,只好表示马上返工。
“返工?浪费的这些材料谁出钱?谁做的谁自己掏腰包买材料补上!尤其是你,金如山,听起你是长城的能人,你首先掏钱赔偿!”有什么办法?面对这样“不近人情”的领导,我只好当场按照原材料价格赔了钱。我知道,不是老朋友“刘县爷”不给我面子,而是为了杀鸡儆猴,为了督促所有人高度负责,确保水利工程百年大计。
我们长城不属于山水灌区,也不属于泉水灌区,一条时有时无的洪水河对于饥渴的耕地无异于九牛一毛,怎么办?只有采集地下水。年,武威县决定大搞开挖机井,机电配套,同时统一修标准化渠道,把沿途机井抽车来的水统一汇集到渠道,形成规模水量,集中灌溉,有效地充分利用水资源。
冬天,我陪“刘县爷”去高庙沙窝,检查群井汇流工程进展,看到一条高标准渠道上面,老百姓自己架设了简陋的木头桥,他说:“这样的桥,我一个人走上去都晃晃悠悠,老人、孩子实在不安全,你们这就像穿的呢子衣服,戴着个破草帽子,多难看!必须打成水泥桥!”后来,在他的督促下,修建了好多条干渠水泥桥,至今仍然岿然横架在干渠。他的心里什么时候都装着老百姓!
年冬闲时节,“刘县爷”一次把长城公社的干部召集到地头,说:“你们看看,这么一大片土地‘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来低得低’,不但浪费水,沟沟埂埂更是浪费地,我们为什么不整成平展展的大条田,节省了水,多出了地,还便于将来拖拉机下地干活!多平出来的地可以让老百姓当自留地。”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说这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穷怕了的农民为了能够有一些自留地,多苦多累也心甘情愿。在县上统一规划下,公社带领农村青壮年提出“大战天,平出种菜田!”的口号,变冬闲为冬忙,田间地头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刘县爷”也隔三差五来直接挖土拉车,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带动和感染着每一个老百姓和公社干部。尤其是干部,每天都在地头劳动,因为他们知道,“刘县爷”会冷不防从哪里走过来检查。经过一个冬天的奋战,仅长城公社就多平出来了近万亩耕地。
现在,我们站在公路旁边,看着一道道宽阔的马路;看着一块块平展宽阔的条田;看着一条条纵横交织的渠道;看着一排排参天成材的大树;看着一台台穿梭忙碌的农机,抚今追昔,这些不就正是“刘县爷”等众多的共产党人带领我们创造的人间奇迹吗?不就正是他们热血丹心铸就的矗立于老百姓心中的丰碑吗?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武威四城八乡的老百姓至今还在念念不忘他老人家,老人们呆在一起还在津津乐道地赞颂着他!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金如山,86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长城村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