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浪戈壁转棚人日看200棚解农户
2025/1/21 来源:不详图为甘肃武威市古浪县科技特派员陈立宏正在给生态移民区民众讲解蔬菜的栽种技巧。 杨艳敏 摄中新网兰州6月28日电(闫姣杨艳敏)“鞋里袜里都是沙子,走起来像失重了一般,在这种环境下发展农业更是难上加难!”从年至今,陈立宏亲眼看着沙漠被逐天治理,荒滩上建起一座座温室大棚,移民区民众来往于住宅和大棚之间种植、务工谋收入。陈立宏是甘肃武威市古浪县的科技特派员,先后被县科技局安排在海子滩镇、古浪镇、西靖镇黄花滩移民区等10多个乡镇,进行日光温室规划建设及日光温室蔬菜、葡萄、露地蔬菜等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工作,经常“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图为坐落在茫茫戈壁的一座座温室大棚。 杨艳敏摄古浪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北邻腾格里沙漠,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为破解高深山区贫困民众“致富难”的问题,该县自年起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解决搬迁后的系列民生问题,甘肃古浪派专员常年驻扎移民区,陈立宏就是其中一个。近日,中新网记者实地走访黄花滩移民区时看到,几千座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陈立宏正在种植了西红柿的大棚里为农户讲解防治各类病虫害的技巧。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转”个棚,逐一帮农户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有些农户不操心,一定要提前检查预防病虫害才能降低成本。陈立宏说,有些接受能力差的老农民,“还得反复教,要有耐心”。陈立宏回忆,年冬季,气象部门预报有持续一周的大雪低温天气,为了防范番茄发生冻害,他和镇村干部顶着严寒把火炉分发给每个农户,逐棚逐户嘱咐农户“生火注意安全,要不断观察最低温度”。忙了一个通宵后,第二天他又组织帮助农户除雪,并提醒农户及时拉起帘子增加温度。在那次寒流中,陈立宏负责指导的日光温室作物全部安全度过了严寒,农户没有受到损失,平均每棚产量达到公斤,产值1.72万元,单棚最高产量达到公斤产值2.3万元。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了共20座大棚的孟全祖说,“大高个”在不少大棚上张贴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还建了种植户